江南的祸根埋下了了,在短时间之内江南已经无法威胁两河,而陆铮趁着这个机会突然对京畿动手,京畿守军群龙无首,完全没有办法抵抗,很快匡子就把京畿给拿下来了。
陆铮立马封匡子为镇东大将军,防卫京畿,官居二品,匡子从一个小小的参军终于一跃成为了陆铮手下最出色,最有地位的将军了。
陆铮本身是王爷,是一品的衔,所以,无论文武官员,只要其在陆铮的手下,最高只能到二品。连柳松目前也只是二品武官,因此毫不夸张的说,匡子这一次立功是巨大的!
实际上将江南军的几万人马兵不刃血的收服,然后将几万人马打散之后,全部将他们安插在李秀军中,柳松军中,小冉军中等等。
通过这一番安插,然后各部加紧操练,陆铮的实力便又增加了一大截。不得不说,陆铮几年的休养生息渐渐的发挥威力了。
陆铮让两河两年没有战事,两河的人口增长迅速,百姓安居乐业,粮草生产等等都是一派的欣欣向荣。
有了良好的根基,陆铮便能让自己的铁骑变得更庞大,拥有了庞大的武力,陆铮就更有机会威胁山东,威胁江南。
从目前来看,陆铮已经将西北、辽东、两河、京畿都收入了囊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大康已经有一多半的地域落入到了陆铮的手上。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陆铮已经成为了大康最强的一股势力,如果他愿意,他可以用最大的努力一统大康,当然,这个步子已经不能阻挡,势头已经往那个方向努力的推|进了。
不过现在陆铮阵营中也有了不同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各种劝进声此起彼伏,陆铮现在强大了,地盘广阔了,下面的人就忍不住蠢蠢欲动要劝进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陆铮的实力对其他的势力而言已经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了,在这种情况下,陆铮应该要登基称帝,然后要让手底下的文武官员率领天子之师,名正言顺的去征战天下,名正言顺的去讨伐各方叛逆。
在这个阵营之中,张平华是首领,张平华已经连续给陆铮上了十多次劝进的折子,这一次他是认真的,摆出了一副宁死不退的架势,反正怎么说呢,就是一句话,一定要把这件事搞成为止。
第二个声音就是要让陆铮迅速出兵,无论如何先要解决山东,把山东宋文松当成头号敌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陆铮已经蓄养了好几年了,这个时候兵强马壮,而山东又新败,正是用兵到时候。
如果陆铮能够拿下山东,就意味着大康的大局完全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就没有变数,所以,就算是牺牲再大,山东也必须要拿下啊!
这个声音主要是陈立中为主导的一帮文臣谋士在进言,当然,这一批和张平华手底下的一帮人高度重合,很多人也给陆铮写劝进的折子。
陆铮不胜其烦,心中的情绪真的很不稳定,怎么说呢!毕竟陆铮不是当年的情形了,现在他家大业大,前段时间虽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整风,效果显著,成绩卓著。
但是封建社会之所以封建,就是因为人们心中无时无刻不需要一个主子,这天下是人治的,那就一定要有陛下的权威。
如今大康还在,龙兆桓称帝,哪怕龙兆桓实力很弱,但是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圣旨发出来,看上去名正言顺,这就是正道,这就是天子之道。
相比起来陆铮只是偏居一隅的诸侯,只是王爷,政令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传达,总之没有圣旨那样让人敬畏,纵然有人违背了陆铮的意图,追究下来也没有抗旨之罪名,所以执行层面经常出现问题。
总之一句话,时代不同,倘若一切用后面文明时代的眼光看眼前的大康王朝,看眼下这个时代,那是非常不切实际的,那绝对是脑残的行为。
现在对陆铮来说称帝与否都存在利弊,利和弊是真的不好权衡,难以兼顾,所以陆铮现在非常的矛盾,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啊。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否进攻山东呢?这个时候是不是最好的机会?山东宋文松的确是个劲敌,陆铮这几年对他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警惕。
小小的山东,弹丸之地,可是宋文松却能够将那边经营得风生水起,更重要的是山东那个地方和海外联系很紧密,东夷和高丽现在也都被宋文松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山东发展,那必然会对两河造成危险,但是山东羽翼渐渐的丰|满了,陆铮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山东可以做到,只是两河几年休养生息才得到了一点成绩恐怕要一战又付诸东流了。
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轻动,不能妄动。穷兵黩武的下场就是大康的下场,陆铮对这一点太清楚了。现在的局面很稳定,时间站在陆铮这一边,主动挑起这一战陆铮又没有必要呢?
齐远志和孙禀两人被陆铮单独的叫到了暖阁之中,两人都低着头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呢?因为现在不宜多说话呀!齐远志不说话,因为山东宋文松以前是他的主公,他无论说什么都不好。
孙禀不好说话,是因为登基称帝这件事怎么说呢?大家都在劝进,他能够吹歪风?毕竟这关系到陆铮的大事,陆铮能不能一举成功,一统天下,这件事非常的关键重要,在这样的事情上面,孙禀纵然有忠言也不敢轻易说哇!
陆铮道:“我今天找你们两人人过来,就知道你们不会多说话!本王已经想了一个大概,就这两件事情差不多有了一个决断。
本王第一决断是称帝万万不行,本王是大康的臣子,怎么能称帝?那样岂不是成了背叛者?所以这件事不能再提,本王的目标是让两河百姓安居乐业,让西北和辽东稳固边防,让京畿恢复以前的活力,让天下又成为一个太平的天下,二位以为如何?”
齐远志和孙禀对望一眼,孙禀道:“王爷,您这个决断有利有弊,我不好评判,但是不管王爷怎么决断,我觉得您都应该要把自己的意志认认真真的贯彻,要让文武百官们都领悟到王爷您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