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调兵遣将,兵分三路
蜀郡,成都,州牧府。
周琦看着自南方诸郡县传来的消息,急召麾下文武议事。
此时周琦虽然已经定下各郡太守人选,诸将却仍未来得及前去赴任,尚且滞留于成都之内。
当众将得知南中叛乱以后,皆义愤填膺,上前请战。
魏延自投周琦以来,寸功未立,却深得大将军器重,被破格提拔成为广汉郡守,自然是立功心切。
他也不急着前去广汉郡赴任,直接上前请战道:“末将请率两万大军南下,必然踏平南中,生擒雍闿、孟获、朱褒、高定等人!”
其余诸将看到魏延如此狂妄,又知对方自投大将军以来寸功未立,皆心中冷笑。
周琦却没有去打击魏延的积极性,而是说道:“广汉郡北据汉中,西连蜀郡,东通巴地,地势位置无比重要。”
“孤正是看重文长,才会任命你为广汉郡守。”
“今益州北部虽定,隐忧却不在少数,文长当速去赴任,治理好广汉郡便是大功一件。”
魏延闻言,只得退下,心中却也感激大将军厚爱。
周琦沉吟许久,而后看向周瑜、法正,道:“公瑾、孝直以为,当如何应对南中叛乱?”
二人对视一眼,终究还是法正让周瑜先开口。
法正虽傲,却也懂得进退,知晓周瑜乃是大将军同族侄儿,又有师徒名分,自然不会这个时候抢周瑜的风头。
未曾想,周瑜沉吟半晌,却是说道:“吾初至益州,对于益州局势以及南中不甚了解,也就不在主公面前班门弄斧了。”
“孝直在益州多年,比我更了解南中局势,他的看法应该更具有价值。”
周琦闻言,不由暗自点头。
此时的周瑜,不骄不躁,已经颇有大将之风。
法正听到周瑜的话,知道这是对方给自己机会,当即也不继续推迟,直接站出来说道:“依我之见,主公此时不宜发兵南中。”
此言落下,众人皆惊,就连周瑜脸上都露出了愕然之色。
蜀郡太守王商闻言,却是斥道:“竖子不足与谋!”
“主公初至益州,若坐视南中叛乱不管,必会大损名望,亦会滋生叛军骄纵之心,令那些观望的南中豪族以及蛮人部落,皆蜂拥从贼。”
“蛮人大多畏威而不怀德。”
“以我之见,主公当施以雷霆手段,起精兵攻入南中,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叛乱。”
“如此一来,必能震慑宵小,让南中蛮族不敢复叛!”
王商话音落下,黄权、张松等益州士人也纷纷出言附和,就连严颜、泠苞、邓贤这些益州将领,亦是暗自点头。
反倒是吴懿、吴班、项弘、许定、霍峻等将领,没有显得那般急迫。
周琦将众人表现尽收眼底,自然知晓诸将心思。
益州士人以及将领之所以如此急切,乃是因为周琦自入蜀以来,就开始大肆启用、提拔本地士人。
他们这些年饱受刘焉、刘璋父子打压,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南中诸郡却是突然叛乱。
若只是蛮人叛乱尚且好说。
最让他们愤怒的是,居然有南中豪族参与其中。
益州士人利益休戚与共,本来大家都准备投效大将军,在其麾下大展拳脚,好干一番大事业。
大将军对于益州士人的态度,也让他们感到欣喜。
但是现在,南中豪族参与叛乱,未尝不会让大将军心生芥蒂,益州士族甚至可能如同刘焉父子在位时候那般,再度雪藏打压。
这可不是益州士人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此,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快速平定南中叛乱。
再不济,也要表明自己等人,与南中叛军誓不两立的坚决态度。
法正看到益州士人纷纷出言反驳自己,不由心中暗自冷笑,大将军周琦能够看出来到事情,聪慧如法正又怎会看不明白?
他并没有与众人争辩,直到他们义愤填膺的全都表明态度以后,才不慌不忙的对着周琦说道:“主公初定益州,局势未稳,人心未附,此时当以安民修养为主,不宜妄动刀兵。”
“且南中山林密布,毒虫猛兽横行,主公所带荆州兵马,擅长山林战者并不多,贸然兴兵南征,恐怕会有重大伤亡,颇为不妥。”
“主公当先休养生息,再从扬州征召山越,巴地征召巴人,将之编伍成军。”
“山越、巴人皆擅山林野战,纵然南中乃是不毛之地,有了这些人随行,南中叛军亦不足为惧也。”
王商闻言,却是反驳道:“此言差矣。”
“益州军中,多有擅长山林战者,主公可以从中挑选精悍能战之士,何须千里迢迢从扬州征调山越之兵?”
法正却是冷笑道:“益州军备松弛,士卒缺乏训练,不遵号令。”
“且此前益州士卒,多为赵韪部下。”
“彼新降不久,岂能委以重任南下平叛?”
法正这番话,可谓是非常不给王商面子,对方却也无法反驳。
赵韪被杀之事,的确引得许多益州士卒心中不安,只是碍于徐庶、严颜、吴懿看管甚严,这才没有人胆敢反叛。
周琦初得益州,尚未施恩于人,民心未附。
若强行让这些人南下平叛,难保士卒不会哗变,最终投了南中叛军。
反观扬州山越,虽然被迫迁入山下,生活却越来越好,对于周琦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恩戴德。
巴人由于周琦政策上面的厚待,又有严颜这位本地猛将安抚人心,也是逐渐归心。
无论山越还是巴人,都要比益州士卒可靠。
周琦正是知晓这点,才带来了五万兵马,就是为了震慑益州降兵。
周琦略作沉吟,而后问道:“若此时不平南中叛乱,等到叛军在南中站稳跟脚,想要平定恐怕会更不容易吧。”
法正闻言,却是笑着摇头道:“主公多虑了。”
“让叛军先占据南中,对主公而言,日后恐怕更好平叛。”
周琦面露惊愕之色,问道:“孝直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