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密折制度的推行,以及督导组的现场督导,一条鞭法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
一来督导组都是钦差,大权在握,现场监督指导,使得官员不敢推诿塞责,敷衍做戏;二来密折制度的推行,导致官员之间互相戒备,互相提防,互相监督。
原本当地官员、士绅都是既得利益者,互相抱团,团结一致,对抗新政。但现在朝廷施行密折制度,允许官员直接上折奏报皇上。而且,检举有功,揭发有奖。
如此一来,他们就无法再团结一致,一心对外了。这有效的瓦解了他们的同盟关系,导致了他们的分裂。
这也导致阻力降低,使新政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
……
而当朝臣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新政上面的时候,边关的互市也开放了。
互市上,什么货物都能买到,甚至是以往禁售的铁锅,也在出售的货物之列。
不过这种铁锅用得都是广铁,也就是南方出产的铁。这类铁比较脆,而且铁质较薄,不宜锻造兵器。
最关键的是,买铁锅不是白买的,需要用废了的铁锅来换。否则卖锅的商贩,买锅的牧民都会受到严惩。
而互市开放之后,买卖十分兴隆。中原的商人和草原的牧民,都纷纷来到互市做生意。朝廷自然也可以在互市之中,收取大量的税赋。对于补充国库非常有必要。
至于互市的开放,会不会起到资敌的效果,导致瓦剌、鞑靼人入侵中原,项南对此倒是并不担心。
因为瓦剌部的可汗也先,在景泰帝四年就因为部落内讧,而被人刺殺。也先死后,瓦剌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因此逐渐衰微,分裂成为杜尔伯特部和准葛尔部。
至于鞑靼先是被瓦剌和明朝共同打压,后来瓦剌衰微之后,鞑靼仍然是一片混乱的状态,直到一四八零年,达延汗继位之后,鞑靼才出现了短暂的中兴。
因此如今的大漠,无论瓦剌还是鞑靼,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入侵中原,最多就是几股骑兵在边境騒扰而已。
而他们骚扰的目的,就是为了逼明朝开放互市,所以现在项南已经开放互市了,他们自然也就停止骚扰了。
不过项南也知道,一旦瓦剌、鞑靼发展起来,势必会向中原进军的,所以他现在急需壮大实力。
建设钢厂,推行新政,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
除了边关的互市开放之外,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也开始了。
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曾经下令禁海,号称“寸板不许下海。”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当时的朝廷的海外贸易政策十分奇葩,采取的是朝贡贸易制度。意思是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
因为是外国使节朝贡,所以明朝作为泱泱大国,自然要回礼,而且回得礼物比朝贡所得,多出几倍乃至几十倍。
由此导致外國商人频繁冒充使节,来中原朝贡做生意,也导致在外贸交易中,明朝损失极其惨重,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所以朝廷一度不允许外國使节来中原朝贡。
另一个原因是,明初东南沿海倭寇盛行,势力强大。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因此朱元璋才颁下旨意,禁止百姓私自出海。
不过项南知道,海外贸易,对明朝来说,其实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