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派羽林军去了?
“诸位,历朝历代,军队是国家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边军开始养寇自重。”
“敖东城跟晋国对峙,将士们自肆有功,一水的骄兵悍将。”
“蓄势哗变的张达既已经占据南营,不理会朝廷的钧令,如此蛮横的态度,岂能让陛下放心?”
“这一次羽林卫北上的预期只有一个,便是震慑边军,扶风城的殷顺在观望,天下诸侯都在试探朝廷的底线。”
“你们说,这种时刻,朝廷还能折煞皇威跟志气吗?”
“倘若按照祝大人所言,对南营叛军既往不咎,那往后我朝的边镇将领们谁还会遵从朝廷的指令?”
“只怕到那时,无需诸侯扰壤,大夏将会从内部崩塌。”
秦锋说到最后,语气粗重。
声威隆隆。
太玄宫内,官员们纷纷垂首,尤其是兵部尚书宇文博。
其实他是最希望削弱边镇军权的大臣。
他是兵部大佬,名义上统筹大夏的九边军务。
可事实是,军镇悍将们只是表面敬重他的威望。
真要落实到实出,没人拿他的军令当回事。
真到了朝廷发饷的日子,他这位尚书才会被将领们奉承一番。
九边被各大军头经略多年。
已经变成一块滴水不入的铁板。
宇文博往里面安插自己的心腹,好几次都无功而返。
如今,秦锋的话,反而让他看到了整肃边镇的希望。
只是这样做,太冒险了。
万一矛盾激发,后果不堪设想。
能想到这一点的,也有祝永年。
然而秦锋却是洒然一笑:“自古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我非善类,若有叛将,必诛之。”
“但这件事情,跟驻军南营的士兵无关,他们只是被利用了。”
“这次,朝廷态度分明,既要拿着康凌仲的项上人头震慑边军,也会筹备粮草军饷,赏善罚恶。”
“往后军士按军功行赏晋爵,滥竽充数者,一概革其军职。”
秦锋说的有条不紊,大臣们反应还不怎么激烈。
可女帝姜沉鱼却听的暗暗高潮了!
如果大夏真能搞军改的话,她将掌控司隶地区的全部兵权,到那个时候,她就不再是折翼(文武双翼)的女皇了。
不得不说大监秦锋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奇特。
可以说直接拿住了大夏势弱的本质。
内政腐化,边军冗兵割据。
这些都是导致大夏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朝内的康凌仲,驻边的张达,便是私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罪魁祸首。
只要除掉他们,杀一儆百,只要让军士们得到公正的待遇,边防的将领们便很难带着他们哗变。
秦锋知道南营拒不开城门,那是张达的命令。
张达麾下的士兵不会那么想。
他们也不敢反抗,那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做主,替他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