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你可是给我开了眼了,这常老师的答疑环节,光是一个下午就过了不下十五条具体的技术问题,效率惊人呐。”
但涡扇10肯定是不需要后面的了。
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李良新就表示军区招待所晚上已经准备好了场地,请出席评审会的同志们一定赏光。
但如果从工作的重要性上看,那常浩南一个人至少占了七八成。
而且都很具体。
在把相关的文件和材料交给机要人员保存留档之后,一众人便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礼堂,准备前往之前李良新说过的位置。
“所以,我的建议是,出具一个有关项目评审,至少是涉军项目评审的国家标准,把过去主要凭经验的事情给规范起来,这样以后就算是一些由低层级机构搞的小项目,也不至于说离开资深专家的把关就乱套。”
提问间隙还有水喝。
标准这种东西,对于常浩南这号人来说其实无所谓。
如果说常浩南一个人的建议通过概率是九成半,那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重磅名字之后,这个概率基本就无限接近百分百了。
“说吧,想要怎么改,到时候我再找几个人,跟在你后面署名。”
但后者的反应还是颇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预料之外:
“你也有这种感觉?”
虽然从工作量上来说,超过90%的内容都是后来刘振响带着624所的研究人员完成的。
全程有90%以上的内容都是他一個人在讲,跟自家老母亲上公开课似的,两天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设计评审过去是总参谋部,如今是总装备部主抓的事情,所以这个话直接跟刘振响说倒也无所谓。
“行了,在我这就不用装了,你的建议提上去,不说十成,至少九成半的概率都是要通过的……”
但常浩南显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
“我倒是觉得,就是因为有区别,有对比,才更显得有价值。”
这个提议让刘振响有些意外:
当然,最后的庆祝宴,是少不了的。
“三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模式方法,实施设计评审检查单,把评审内容标准化,并且保证结果可追溯。”
结果话到一半就被刘振响打断:
常浩南则赶紧摆了摆手:
“……”
在得到了想要的支持之后,常浩南也不再客套,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设立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对应的评审专家库,保证人员相对固定。”
“是啊,脑子累,但省心,也省力气。”
刘振响这下也来了兴趣。
其实一般来说,设计评审会不是开一次就结束了,初审、复审甚至三审四审都有可能。
“刘院士,我觉得,咱们在设计评审这个环节的贯彻实施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进步空间啊。”
因为它可以保证下限。
再者说,就算他和其他负责评审的专家们不缺吃不缺喝,但对于那些过来长见识的普通科研人员来说,这类吃吃喝喝的环节,在90年代末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十几个专家组成员总共就说了剩下10%的话,平均下来每个人不到1%。
其中大部分还是仅仅一两句话的问题。
但眼前这位似乎尤其喜欢定标准……
其实常浩南也觉得这个评审会开的让人挠头。
已经签字签到有些手酸的刘振响放下最后一份材料,拧好钢笔帽,用另外一只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对刚刚从大讲台上走下来的常浩南说道:
“以前那些评审会呢,其实根本讨论不了太多细节,毕竟也就两天时间,再加上前半天其实主要是熟悉整个项目和材料,中间还有好多问题要争论,有的时候,到最后搞得都快要打起来。”
不过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一般来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还是年轻天才,应该正是最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时候。
刘振响没有马上给出回答,显然是在思考常浩南的这三条内容。
“有时间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字形式吧,不过,记得措辞,尤其是标题要委婉一些。”
在这个方面,常浩南自然经验十足,早就已经打好了腹稿:
“不如就叫《关于改进提高设计评审有效性的思考》,如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