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前后两個座舱盖向右侧翻开,两具登机梯架在机身左侧,显然是正等待着飞行员登机。
总得来说,歼教9的操纵性远超原来的歼7EB,并且双人座舱也允许一名飞行摄影师进行伴飞摄影。
如今八一表演队装备的型号是歼7EB,也就是歼7E的表演型号,也是华夏空军的主力型号之一。
在连续体验了几次油门增减之后,吴国辉便大概掌握了这架飞机的操作规律。
吴国辉并不是专职试飞员,但作为表演队队长,他也有超过5000小时的惊人飞行时间,因此对于新飞机的适应很快。
平心而论,脱胎于歼7E的表演机在低空低速性能上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实际上,常浩南甚至已经定好,在10月的最后一天召开模锻压机研发团队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实在是这架飞机在业内没能掀起太多波澜,哪怕在军迷和航空爱好者的圈子里,也只有最资深的一群人关注过。
甚至连凑热闹的爬墙党都没有。
……
哪怕是不怎么懂空军装备的观众,也不难看出这并非一架多么先进的战机。
他们几乎以一个头略微朝下的姿势“躺”在了座椅靠背上。
歼教9的01号原型机涂着红白双色涂装,正静静地停在起飞跑道末端,几辆提供电源和气源的辅助车辆正停在旁边,与飞机之间连接着粗粗的管路。
云马厂的规模相比于盛京、镐京或者蓉城的同行们小了不止一点半点,加上又身处大山之中,配套的机场也显得比较逼仄。
后者将协助01号原型机,向吴国辉展示歼教9的一种“独门绝技。”
总之,半个月前的首飞相当低调,甚至不如有省领导出席的原型机下线仪式。
有点类似于人的肺活量变大了、肺功能更加健康了,尽管肌肉量并没有变化,但运动水平还是会得到提高。
也因此,总师孙惠中和贵航总经理林海军几乎是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来向潜在用户展示这架飞机。
而从外面,尤其是侧面的观礼台上看来,飞机的机头几乎在一瞬间上仰至大约100-110°,形成了机尾在前、机头在后、飞机机身几乎竖起,但却仍然在向前飞行的姿势。
实际上,今天并不是这个型号的首飞。
又考虑到云马厂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不要说从京城,哪怕从省城赶过来都要颇费一些功夫。
但哪怕经过常浩南的一番爆改,截击机血统的歼8C也实在不适合作为表演机。
仅仅是这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拉起机头爬升,就让前座的吴国辉体验到了这架飞机的不凡。
机动性倒是足够生猛,但敏捷性和反应的精确性还是差了点。
并且,林海军深得一鱼两吃的精髓。
就在常浩南正费尽心思给TORCHMuiphysics软件,以及火炬集团的数值计算业务打广告时。
青华大学的颜永年教授目前正在整理之前那台半成品的残存设计资料,并联络一些曾经参与过那个项目,如今又有志于重新投身模锻压机建造的老同志们。
但对于当下的华夏航空产业来说,米格21,也就是歼7再怎么改,也不足以让大家产生兴趣了。
毕竟对于常浩南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两件事,还是已经进入正轨的涡扇10,以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马上也要以“预研”名义展开研发工作的重型模锻压机——
因此飞机的整备工作一般就直接放在跑道上进行。
当然不是说贵航连兄弟单位都要保密。
而在这个时候,恰好赶上歼教9作为十号工程的进气道验证型号立项。
有些手痒的吴国辉把飞机爬升到安全高度,准备尝试几个特技飞行动作。
哪怕是个新手,也能很快驾驭得住。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至少是一架“尖头飞机”。
十几分钟之后,两架飞机一前一后在跑道末端升上天空。
震惊之余,林海军也没忘记注意一下旁边阔佬金主们的反应。
预料之中地,几个人不约而同张开嘴巴,端着望远镜,几乎呆立在原地。
眼镜蛇机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