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能有一种原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就像米格31那样,用来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标数据。”
本来郭立强只是盘点一下,表示自己肯定不会辜负何明的一片好心,算是给对方吃颗定心丸。
“就这个弹本身而言,对咱们的难度主要在发射药上面,哪怕从老毛子那边拿到全套技术资料,组织生产也要费些时日,剩下的部分问题倒是不大。”
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设定。
“我知道镐飞那边之前用歼轰7平台搞出来过一个电子战型号,等到这导弹测试的时候,最好是何工您牵线搭桥一下,借一架拿来测试。”
“另外,如果要执行反辐射任务,无论是打地面雷达、预警机还是开着雷达的其它飞机,光靠有被动反辐射能力的导弹效果都不太行,最好能配合有相关能力的电子战飞机。”
“之前在试飞过程中,1493雷达曾经捕捉到过240km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标。”
米格31本质上是国土防空军特色的高空高速导弹发射架,属于为了R33导弹和N007S雷达这两碟醋专门包出来的饺子。
然而这就完全是在为难何明了。
“这个发射条件……咱们的载机现在能达到么?”
如果说战机是冲阵的猛将,那导弹就是猛将手里的兵器。
被突然打断的郭立强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
“是啊,你不知道?”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常总的话……
对于华夏来说,即便不考虑技术层面,单从军队建设路线的角度讲,也不会搞这么个东西出来。
何明有些好奇地转过头,却看到郭立强正紧盯着眼前的三枚导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何明看着如同拿到感兴趣玩具小孩子一样的郭立强,倒也没有急着催促。
郭立强低头思索了一下:
“总之这个可以到时候再说,反正只要能有可靠的电子战平台,那这个导弹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保证,无非是有效射程受限于……”
“只是……”
好像也合理。
这种状态他之前也经历过,就是几年以前第一次得知要引进苏27的技术,在国内建立一条生产线的时候。
何明深吸了一口气。
郭立强理了理自己半白的头发:
“嗯……常总,还有科学院计算所的另一个研究员,在这个领域算是开拓者级别的人物,虽然在发了一篇文章之后应该就没继续在这方面深耕,但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受到他们很大鼓舞,这两年往这个方向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就这么领先了。”
“目标信号处理和控制率这块,远程弹和中近程弹可能不太一样,但咱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也算是全球顶尖,不成问题……”
半晌之后,后者才重新开口:
“像这么大的一枚导弹,完全可以不只是一枚导弹……”
“我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我觉得,与其想这么多咱们两边都没办法决定的事情,不如先把性能足够的导弹造出来,挂到现有型号的飞机上进行测试,至于雷达么……我想总归会有的。”
郭立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作为一个导弹设计师,如果不能发挥出武器的全部性能,就总有一种名匠造的神兵被埋没的遗憾。
说到这里,他再次上前两步,在导弹弹体靠近头锥部分轻轻拍了拍:
“战术导弹的战斗部基本都在这个位置(而不是头部),一般情况下,因为空中目标总体上比较脆弱,所以对空导弹会倾向于采用大量预制破片或者环形连续杆作为战斗部,优化毁伤面积而不是毁伤能力,装药量占到战斗部总重量的比例很低。”
“而且,如果再等个几年的话,我们这边可能也会有歼11平台的电子战型号,之前常总来我们厂视察的时候提过一嘴……”
虽然从逻辑上讲,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技术水平的高低,但如果真有选择……
而航天技术研究院那边在此虽然也搞过不少型号,但都是红旗61或者霹雳11这种小打小闹,甚至还有红缨5这类单兵弹。
反过来,哪怕给邢道荣配上方天画戟和赤兔,也大概率免不了被赵子龙一枪掀翻的结局。
“这个事情说起来有点复杂。”
郭立强摇摇头,转过身来看向何明:
“我希望能尽快跟常总见一面,不知道您能不能联系到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