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可能只通过对一份样品的一项测试就做出最终决定,但开门红对于这里的所有人来说,无疑都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至少关于产品完全不合格的担忧可以暂时放下了。
就算后面真的发现一些小缺陷,也未必就没有补救的机会。
毕竟,原定的3个月,保底四个月时间,这才过去了不到40天而已。
按照这个效率,足够对面搞四批样品出来……
“除了尺寸以外呢,尤其是加工缺陷是否严重?”
波迪上前两步,凑过去对着屏幕看了两眼:
“我记得之前看过华夏那边的几篇论文,他们的技术路线应该是激光热加工,那气膜孔表面的形貌……”
常浩南当年的那篇Nature,影响力可谓相当巨大。
正所谓要想骗过别人,首先得骗过自己。
在他的论文发出去之后,华夏国内研究材料加工,尤其是金属材料热加工的技术人员纷纷涌入这一方向,短短几年内就发表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当然,这倒也称不上是浪费资源。
科研嘛,有些时候就不能追求性价比。
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也都是从大量学术垃圾当中筛选出来的。
就像上面那些研究。
虽说直到最后也没能搞出另一种可用的工程设备,可毕竟还是深挖了多种系别金属材料的特性,至少积累了不少有意义的数据资源。
而且在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迷惑作用——
尽管已经有部分前沿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连续激光热加工这条路线的可行性,甚至从原理上质疑其应用潜力,但不管怎么说,当前的主流研究方向仍然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