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切的原因真是冷却速率问题,那对于常浩南这边的加工任务来说,只要提高液体预热温度,把冷却速率给降下来就行。
当然,这只是原理层面而已。
具体落实下来,考虑到原本使用的中性盐溶液本身导热能力不小,而且预热温度高了的话还存在蒸发甚至沸腾问题,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克服。
为这事再上一套加压设备,会进一步提高系统复杂度。
但要是更换液体种类,一时间似乎又想不到特别符合要求的。
而材料成型方面,则要更复杂一些。
对于传统冶金过程来说,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去应力退火流程。
但激光选区熔化作为一种粉末成型工艺,实际上是一边加工一边冷却的。
换句话说,即便对于10mm大小的立方试样来说,也是还没等整个成型过程结束,该形成的裂纹就已经形成了。
所以,事后再退火肯定为时已晚。
只能考虑实时后处理。
也就是一边加工一边退火。
好在,退火本质上是个缓慢加热再缓慢冷却的过程。
理论上可以再设置一个退火激光器,跟在加工激光器后面来完成这一操作。
而要说再想点什么其它办法的话,就是金相问题了。
根据前期材料表征,以及常浩南进行计算的结果,共析反应α→γ+β对冷却速度十分敏感,因此在基体内部会形成较多密排六方排列点阵结构的α2相,该结构滑移系较少,为典型的脆性相,因而含α2相较多的区域抗拉强度较低,在残余应力较大时,更容易成为裂纹的起始和扩展区域。
也就是说,降低α2脆性相的比例,就可以抑制裂纹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