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王炸!永宁公主的丰功伟绩【1更】
《清平乐》是一首琵琶曲,描绘的是宁朝年间的繁华气象。
这首曲子是永宁公主十四岁所作,同样是呈给宁昭宗的贺曲。
那一年她走访民间,慰问百姓,亲自躬耕,并派人扶持贫瘠地区,改善贫民生活,在返回都城凤元的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曲子。
史书记载,《清平乐》第一次公开演奏是在宁昭宗的生辰上。
永宁公主在高楼上弹下了这首曲子,并得到了天音坊上下的认可。
这首曲子的传播度极广,甚至传到了北陆和星曼联邦帝国。
项氏皇族的项,平定波澜的澜。
可确实是货真价实存在的。
然,在永宁公主的身上,琴棋书画依然只是锦上添花,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
燕城的沟渠完美地防止了洪涝灾害,与之相配的还有一套引水装置。
房间内,夜挽澜坐在椅子上。
“当我演奏完《大漠孤烟》时候,对方请到现场的人一定会继续请示上级,所以我选择演奏《清平乐》。”夜挽澜接着说,“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关注他们了。”
然而,对方早在弹完整首《清平乐》之后,便离开了席位,只剩下一杯茶还冒着热气。
“夜、夜董……”制片人震撼于她这句话,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回应。
这可是个大价钱啊!
听到这句话,杀机在中年人的眼里一闪而过:“那就直接动手!把我们的匕首抢回来。”
制片人有些懵懂,又接着问:“夜董怎么想起来演奏《清平乐》?”
夜挽澜很认真地听。
“这是……”制片人愣了愣,回忆了一下应月圆给他们讲的一些常识,“反弹琵琶?”
但也有持续数个月的干旱,民不聊生。
等问答正式结束时候,他们第一次没有去围追堵截周承昱这个影帝,反而直奔后台,想要一睹幕后琵琶手的风姿。
“头儿,打听到了,买了我们那把匕首的人恰恰好不属于这两个地方。”青年立刻说,“就连他们队里的一些成员都在问那个小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这小姑娘和其他人都不认识,孤身一人来的呢。”
“没有。”夜挽澜很有礼貌,“我跟大部队行动,教授不用特别照顾我。”
说完,他见女孩抱着琵琶的姿势换了一个。
几年前,燕城在沟渠旁建设了一个博物馆,专程介绍这三百年来,沟渠的发展史。
是篆体所写——
听此,扒不开剧组人员的嘴,记者和媒体们也只能遗憾地离开。
“头儿,追溯到那把匕首的根源了,似乎是一个盗墓团伙给的。”青年说,“我估计也是他们看走了眼,没想到那把匕首是真的古董至宝!”
破阵一曲灭杀数万敌人,纵然是武侠小说也不敢这么描绘。
她的琵琶也是她在天音坊的时候,跟掌门林梵音一起,向祖师爷讨教。
这位祖师爷曾经改良过《破阵乐》等几大古琴曲,使得天音乐者的战斗力成指数提升。
这几个人的身上都有纹身,看起来十分的不好惹。
因她没有内力,最适合修炼天音坊的武功秘诀,对如何用乐音引动空气杀人了如指掌。
虽然他在圈内混了这么久,但这几次的经验告诉他,跟着夜董走,绝对没有错!
临近下午四点,夜挽澜回到了古街。
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熟知古典音乐的记者喊出这句话之后,现场瞬间寂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目光火热地望向后台。
那场令神州动荡,持续了半年的天下大疫,也是她负责,引领太乙医者们,最终解决。
“……”
“刚才有谁说今天的琵琶手演不了?故意的吧,欲扬先抑?”
史书记载,神州历1717年,永宁公主薨(hong),昭宗悲恸,以“慎身修永、宁静致远”追谥永宁公主“永宁皇帝”,命以天子之礼葬之,百官服丧三十六日。
“哎,好!”薛教授一口应下,“那我们按照今天的计划,参观当年永宁公主设计并派人建造的沟渠。”
早上的时候,夜挽澜二话不说买走了那把匕首,同队的教授也微微地变了脸色,这引起了摊主的注意。
薛教授……不会是被气昏了头吧?
后台休息室。
这样一来,无论是暴雨还是旱灾,燕城百姓也不会因此而困扰。
“毕、毕竟是《清平乐》!”制片人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永宁公主这首琵琶曲,谱写的太好了。”
没有人知道,这匕首的内部还有两个字。
燕城环境恶劣至极,没有四季一说,更没有规律可言。
“回来啦?”薛教授笑眯眯道,“饿不饿?需不需要再吃点什么东西?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
这句话一出,几个熟知薛教授性格的人都用诡异的目光看着他。
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这点异常,果不其然,被他们还追踪到一些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