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追毁出身以来一切文字!
又是一日大朝会,宣政殿之中,百官齐聚于此。
大理寺寺正郅都,与张汤、赵禹二人,此时快步出列,俯身行礼。
为首的郅都,手捧着厚厚的卷宗,高高举起,朗声禀报道:
“启奏陛下,臣等奉圣命,追查儒家师明哲祸乱之事,如今已尽数调查清楚。一应卷宗、档桉,也一整理完毕,恭请陛下圣裁!”
萧承闻言,微微抬手示意,便有身边伺候的太监小跑着前去接过来,小心翼翼地递到了萧承面前。
见当今陛下取过一份卷宗认真翻阅起来,郅都连忙继续道:
“此次京中动乱,全由儒家师明哲因私愤,暗中调动儒家弟子,阴谋对宫中下手,制造混乱,意在扰乱我京中安危。”
“长洲伯姚广孝奉陛下之命返京,整肃京中秩序。师明哲计谋不成,便安排身边心腹,挑动百家学子,意欲携大势威逼朝廷,这才引得京中大乱!”
“一应人证物证、银钱调动记录、犯人口供,尽皆在此,证据确凿无误,可立即昭示天下,明证此事!”
郅都的声音,在整个宣政殿之中回荡,顿时引得殿上百官,心思各异。
朝堂百官之中,有人是同情诸子百家。还有些人,则是觉得应当以朝廷大局为重,有意要安抚诸子百家势力。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群人皆是已经起了心思,将所有责任,都推到长洲伯姚广孝、大理寺卿狄仁杰的身上。
是因为二人行事太激,手段过于酷烈,这才导致这次京中动乱的发生。不少人此时袖中,就揣着弹劾二人的奏折,打算趁着这次朝会递上去呢。
可万万没想到,还没等他们站出来,倒是负责此事的大理寺寺正郅都,率先呈上了一应卷宗、证据,证明了这次事情,的确是儒家的师明哲,在背后搞事。
那些准备了弹劾奏折的,此时不由得暗自庆幸,然后不由死死捏住袖口,不敢让奏折露出来……
郅都三人,虽然性子都有些倨傲严肃,但到底不是不知轻重的人。还不待萧承说什么,郅都便当着百官之面,继续道:
“这次稷下学宫之中的诸子百家,除法家纪方、名家公孙颂以外,其余人皆只是为师明哲所算计,并不知道实情。而法家、名家弟子,也因纪方、公孙颂二人的隐瞒,而并未参与其中,是以还请陛下,从轻处置!”
天下九流十家之中,便以儒家、法家影响力最大,势力最强,门中弟子最终!这一下子都得罪了,再搭上个名家,显然不太合适。
所以这件桉子的基调,在萧承的暗中示意之下,已经变成了全力对付儒家,其余百家主要以震慑围住。法家、名家,也是只追究纪方、公孙颂二人罪责,其余便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龙椅之上的萧承,脸色微冷,合上手中卷宗,重重地哼了一声,道:
“哼,朕之前还听闻了一件事,师明哲三人被囚于大理寺狱中之时,还有人给他们传递消息,安排所需之物,惬意地都不像是在坐牢呢!”
当初师明哲三人在狱中,可还有人准备锦绣软垫、茗茶瓷具,为他们通风报信呢!
大理寺卿狄仁杰闻言,二话不说上前一步,俯身告罪道:
“臣监察不力,致使大理寺狱中出现如此大的纰漏,还请陛下责罚!”
“至此一次,下不为例!再不把自己拾掇干净了,这官就别干了!”萧承冷声呵斥道。
殿中百官闻言,顿时心中一虚,纷纷如鹌鹑一般低下头去,不敢看向萧承。
他们都知道这话中另有深意,表面上是在呵斥狄仁杰。但实际上,这却是当今陛下在敲打百官,以表示对朝中百官们亲近、心向百家的不满。
不过这也不能怪朝中官员们,毕竟天下经文典籍,皆出百家。无论是谁学文识字,都得靠百家的典籍启蒙、学习。这难免的,便对诸子百家,有了些许倾向。
萧承知道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是以只要朝中官员们,没有将百家利益置于国家、朝廷之上,倒是也能够容忍。这次稍作敲打,也就罢了。
“陛下,师明哲罪大恶极,证据确凿,按律当明正典刑,以正视听!”郅都紧接着道。
萧承闻言,当即点头,道:
“这件事,就别等刑部核查,御笔批阅了。明日,直接处斩!一众党羽、弟子,皆以重处,不得放纵!”
说到这里,萧承忽然眉头一动,又冷声道:
“他儒家之人,听说皆追求什么‘立功立言’?既然如此,即刻下旨,追毁出身以来一切文字。其所着书,令监司觉察!”
什么叫“追毁出身以来一切文字”?
换句话说,就是剥夺政治权利,革除他一身获得的所有头衔、官职。
还有师明哲所编纂的书,所写的诗词、文章,也要受到官府的监管与销毁。
儒家之人,一向有追求立功立言的心思想法。所以这样的惩罚,恰是正中要害!
朝中百官,此时听闻当今陛下所言,皆是暗自咋舌,心中感慨。
师明哲搅弄风雨,搞了大半天,最后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把自己大半辈子积攒的名声、威望,一股脑都陪了进去,也不知道到底在折腾个什么劲……
当今陛下的威望,本就没多少人敢反驳。此时又是证据确凿,那就更没有异议了。
殿中众臣,此时齐齐俯身一礼,朗声喝道: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下朝之后,萧承在一众宫人的簇拥之下,朝养心殿而去。
而此时,养心殿之中,一位气质儒雅温和,头发花白的老者,早已在养心殿之中,等候多时了。
见到萧承走入养心殿之中,老者连忙俯身一礼,躬身道:
“草民孟鸿朗,参见云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