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1 / 1)

??苏定方拜服:他原以为,英国公会替姜尚书说话,结果,竟然是另辟蹊径替她请罚!

??他转过弯来后,不由在心里给自己摇头:这辈子行军打仗上或许与英国公不分伯仲,但在做朝臣上,自己比英国公真是差出去许多。

??*

??九月初一大朝会上,群臣皆知吏部尚书自请罚俸之事,帝后勉其清慎明著,准其所奏,减其一年俸。

??又嘉其恪勤为公,以其俸禄的十倍赐以缎物。

??见二圣如此表态,本来有想于大朝会上弹劾吏部尚书‘缺于职守’的御史,也连忙把奏疏藏的更深些,生怕被人看到。

??**

??说来,自从媚娘代掌政事,姜沃倒不太在意是否有人弹劾她了。

??近来,除了城建署,她更在意的是随着火山灰而来的,第一船矿银。

??银子如何使用,才是她关心的问题。

??在与户部辛尚书商议过后,两人一致决定,银子先不铸成货币流入民间,一来防止大量白银流入,对原有铜钱货币体系造成冲击,二来,银子还另有用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百姓生息,百振而食。”[1]

??这是安安在读管仲的《侈靡论》,也正是姜沃想定的,关于银子的安排。

??姜沃等安安读完,就笑问道:“所以朝廷决定,先把流入的银子做成官制的银器,通过‘皇商’高价售出,而非让银子进入民间流通,安安明白了吗?”

??安安点头道:“明白了。正如管子所说。富人追求奢侈之物,百姓去为之,钱财流于市,才能百业振奋。”

??姜沃莞尔:是,用管仲的理论来说,朝廷不要从百姓和穷人身上逼钱财,而是刮大户,逼出天下豪族沉淀的财富,使之流通到百姓之手。

??姜沃每每看到先贤智慧,都不免感叹,何等精妙!

??且历史上,如此‘瞄准富人’充实国库的,也并非管仲一人,还有一位‘自比管仲乐毅’的丞相——诸葛孔明。

??丞相也曾以蜀锦为蜀汉筹措军费,甚至后来曹魏都要官方下公文,让自家亲贵别买蜀锦了,这不是给敌军送军费吗!

??总之,从管仲到诸葛丞相,这一招针对的就是富豪大户。

??如今姜沃也想在大唐复制一下此法,刮一刮世家与勋贵。

??安安忽然笑道:“对了姨母,我记得之前户部清查户籍,厘清土地时姨母曾提过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姜沃一怔:安安的记性也太好了。

??而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八七会议后,土地革命的主题。两年前户部厘清土地时,姜沃有感而发,随口提了一句。

??没想到安安还记得。

??啊,她不会一不小心教出一个‘红色’的大唐公主吧。

??第148章太子的两次求情

??龙朔三年冬。

??瑞雪纷纷。

??姜沃来至吏部,站在院中看了片刻茶花。

??直到听到门外脚步轻响,姜沃才转头:只见裴炎抱了一大摞公文过来。

??因他一手要举着伞挡风雪,一手要抱大量公文,不免显得有几分吃力。

??姜沃就上前欲搭把手接过公文,裴炎忙退后道:“怎能让尚书来拿……”

??“无妨。”

??姜沃还是接过来,正好看到最上面一份已经写到了‘龙朔四年正月’考值事,就嘱咐道:“小裴,先别再提前写明年的公文了。”

??说来,裴炎真是吏部最勤奋(卷)的朝臣了,总是提前完成公务,这个月就恨不得把下月能干的活都干了。

??听尚书此言,裴炎不由一怔:正月里多节庆又多休沐,把一些正月例行要写的公文,头一年腊月里提前写一写难道不好吗?

??姜沃边进屋边道:“上月,绛州都督上了奏疏,当地现麒麟。”

??裴炎起初还没转过神来,还是姜沃又点了点公文上‘龙朔’年号,裴炎才想起来:之前圣人将年号改显庆为龙朔,就是因为绵州、益州等地见到了龙影。

??“姜尚书是说,明年可能要改年号?”

??姜沃摇头:“我只是提点你一句。圣意如何还未定,也勿要私加议论。年节下,好好歇歇吧。”

??裴炎忙起身受教应是。

??而腊月十五日大朝会,皇帝果然下旨,诏改明年为麟德元年。

??裴炎立在朝上,当即想起几日前的事,感慨道:姜尚书不愧是太史令出身啊,对祥瑞之事真敏锐!

??姜沃:其实,我只是对陛下比较了解……

??**

??然而麟德元年正月,刚改了新年号的帝后,便遇到了不太愉快的事。

??起因,还要从吏部上的一份奏疏说起。

??去岁年底,姜沃作为吏部尚书,照例批了一份【国除名录】公文,送与御前。

??所谓国除,便是哪怕出身李唐皇室宗亲,也不可能子子孙孙永远留在宗谱之上,当支脉远到一定程度,又或是一脉无后绝嗣,便要被除名。

??此律正是防范皇亲宗族臃肿,朝廷要耗费太多财力物力去养宗室。

??国除也是吏部与宗正寺每年都要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去岁亦然。双方核查过名单无误,姜沃也就盖吏部尚书印,送到了御前,皇后也是按例朱批了‘准奏’。

??然而就在正月里,东宫上了谏表,以‘今岁国有祥瑞,宇内清平’为由,请旨按‘永徽二年旧例’停一年国除。

??姜沃在吏部听闻此奏时,心下便是一叹。

??果然,皇后很快为此事召见吏部尚书。

??姜沃对着媚娘有话就直接问了:“太子怎么会忽然上这样一道奏疏?”

??媚娘眉宇间神色淡淡:“我已经先召弘儿问过了。”

??太子回禀的话与奏疏上差不多:父皇当年曾免过一年国除,开恩让血脉疏远的宗亲都留在了宗谱上。今岁国库丰盈,且难得四海清平无战事,又有祥瑞现世。何不再次施恩于宗亲?

??媚娘沉声道:“我看的出,弘儿的话发自内心。”并不是格外要跟她这个母后对着干。

??但正因如此,媚娘才觉得有些失望——

??“永徽二年是什么情形?陛下初登基为新君,长孙太尉权倾朝野,陛下处境艰难,这才欲施恩宗亲,以宗室抗衡太尉。”也是皇帝当时还要继续绵延仁厚的形象。

??可太子现在并不需要。

??对帝王来说,会称赞喜爱孩子的‘仁孝宽厚’,但若是选继承人的话,还是愿意生子如狼,而不是如羊的!

??做帝王可以仁厚,但仁厚后面跟着的应该是爱民。

??帝王自身,还是得有手腕镇得住朝廷才行。而不是真把仁慈宽厚变成了圭臬奉行。

??见媚娘有些心绪烦躁,姜沃就推开窗子。

??正月里刚下过雪,窗外积雪皑皑,大明宫如同一座琉璃水晶宫一般美轮美奂。

??清冽寒气入内,果然令人精神一振。

??姜沃转头道:“姐姐,虽说太子上此谏表是真心悯国除宗亲,无朝廷俸禄可食。但……”

??“是谁提醒他永徽二年旧事的呢?”当年李弘还未出生。

??“又是为了什么,才提醒太子行此事呢?”

??这两个问题,媚娘显然也早已想过。

??姜沃就见媚娘唇角微弯,然笑意却比外头冰雪还要冷。

??“是谁还待细察,但为何提醒弘儿此事,却昭然若揭——无非是替太子拉拢宗亲罢了!”

??媚娘和姜沃对视,同时露出一个五味杂陈的笑容:说来,当年媚娘是跟皇帝站在一边,笼络宗亲为了抗衡长孙无忌。而现在,东宫有人替太子拉拢宗亲,却是为了抗衡她这个代掌政事的皇后了。

??十多年过去,人世变幻。

??当年媚娘是想不到,许多年后,会有人把她视作‘长孙太尉’,而且故技重施来对付她。

??世事有时候真是有趣到有些讽刺意味了。

??姜沃也想到了此处,然后发散思维:唔,若媚娘是长孙无忌,自己……岂不是褚遂良?

??也是,在东宫属臣眼里,自己可不就像是当年褚遂良?哪怕犯了错(玩忽职守),皇后也不肯按律罚,只象征性罚了点俸禄,还又屡屡赏赐十倍有余补回来了。

??这都是什么权力的轮回文学啊……

??姜沃收起了感慨和发散思维,问媚娘道:“姐姐要再查处一批东宫属臣吗?”

??她虽是疑问句,却也猜到了媚娘的回答。

??果然,媚娘摇头——

??东宫臣子可以裁撤掉一批又一批,但欲望是裁不掉的。所以才说朝堂如海,永远不会停歇。那是因为人的权欲,永不可能消失。

??东宫属臣都要指望太子而得权,像王神玉这种永远是异类和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只要入了东宫,就会盼着太子掌政,他们会为自己的利益去推动事情的发展。

??所以,根子还是在……太子本人身上。

??他不应该被这些人引着走。

??姜沃想了片刻:“姐姐,这件事来的刁钻,不如让陛下来处置。”毕竟涉及宗亲,太子提出施恩,若是皇后一下子打回去,倒显得皇后故意苛待李唐宗室一般。

??姜沃忽然想起了永徽年间,她在朝上吃瓜看热闹,皇帝忽然点了她的名,示意她‘姜卿别躺了,起来干点活。’

??而现在,换了她想跟皇帝道:陛下别躺了,起来干点活。毕竟儿子和宗室都是陛下自家的。

??*

??皇帝听了此事,心内的失望与媚娘一般,只是强压着没有露出来。

??他很快道:“事关宗室,朕来吧。”然后又沉默半晌:“希望这次弘儿能看明白。”

??麟德元年正月,皇帝朱批,未准太子‘请免国除’之奏。

??不过皇帝也未彻底拂掉东宫的面子,而是依照东宫所言,以‘祥瑞’之名遍赏了宗亲,诸王各赏五百彩缎。

最新小说: 装O后暴君非要我生崽 封神之大王今天精分了吗 武道修真 我的电子蝴蝶(恋与深空祁煜) 天灾末世跟爸爸在房车里苟到大结局 过分!他总把清冷老婆亲到哭 路人她超神了 绊惹春风(双重生) 香山浔风 入禁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