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是马志涛的高光时刻。社恐?社恐还是有一些的。但为了显摆,可以克服。因此还找了罗宏志来打配合。等第一组学生抵达新建的一万平米蘑菇房之后。在入口处。罗宏志先站了出来,问了大家几个问题。“请问大家,吃过猫猫头糖果的请举手。”唰,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举起了手。看来在年轻人中间普及度还行啊。没举手的还有人喊,“抢不到啊。”罗宏志哈哈大笑,“放心,已经在逐步增加产量。”然后又问,“吃过俏小猫炸蘑菇的请举手。”这回就多了,差不多一半人举手。不过主要集中在华中农大和天汉三中的高中生们。帝都农大和山西农大的举手很少。呃,那两处还没有俏小猫的门店。“那么各位觉得,猫猫头的糖果,和俏小猫的炸货,好不好吃!”罗宏志大声喊道。人群中乱乱哄哄,“好吃!”、“好的不得了!”、“特别棒!”以及最大声的,“没吃过!不知道!”“没关系,今天让你们所有人都能吃到!”罗宏志这一声承诺说出去。欢声雷动,掌声响起。太给面子了。待欢呼声稍歇,罗宏志再次说道:“猫猫头糖果的核心原料,麦芽糖,以及俏小猫炸货的核心,蘑菇,都是在我身后的蘑菇房中生产的。”“而蘑菇房的掌控者,就是……”罗宏志拉着长音,转身向后一伸手,声音突然飙起,“让我们有请,菌菇及麦草的掌控者、掌管鲜味的帝王、甜蜜之星、独处暗室的逐光者,蘑菇之神——马志涛!”卧槽!太中二了,谁写的词啊!马志涛在罗宏志说有请的时候,已经美滋滋站在了门里,就等着闪亮登场呢。结果听见了后面一大串。脸都绿了,也别闪亮啦,急匆匆冲出来,照着罗宏志屁股飞起一脚。罗宏志一个闪身躲过,撒腿就跑,跑老快了。围观的学生一阵狂笑啊。也深深的记住了眼前这位满脸通红的年轻学长。以及……这家公司气氛好好啊,好搞笑啊。“咳咳。”马志涛红着脸,清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学弟学妹,我是马志涛,这里的负责人,我就是山西农大菌菇专业毕业,常教授的学生。”话音刚落,人群中马上响起了好几声“师兄!”、“学长!”的问好。马志涛志得意满,冲下面挥挥手,然后做了请的手势。“请大家跟我来,咱们先消毒,穿上鞋套,我带大家参观。”……“这是我们公司第三座菌菇工业化生产车间,我们习惯管它叫蘑菇房。”“总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平米,生产面积一万平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这座蘑菇房采用了我们独有的区域模块控制设计。分成了十六个区域,最小的四百平米,最大的两千平米。”“每個区域都可以根据种植的菌菇品种以及生长阶段,自由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甚至还可以控制氧浓度。”“我们都知道,蘑菇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并代谢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菌菇的呼吸作用,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但处于抑制状态的菌菇,菌盖更厚,质地更紧密,风味物质积累的更多。”“所以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根据生长,不断的进行调控。”“解决浓度调控,是菌菇生产中,特别是大规模生产中的重要难题,这点大家都知道吧……”身后回答齐声响起:“我们不知道~~”……没关系,听不懂真没关系。马志涛已经在努力讲的深入简出了,可是除了少数几个菌菇专业的学生眼睛越来越亮,表情越来越激动之外。其他学生完全一头雾水。但并不影响蘑菇房内,持续响起哇声一片。一排排整齐又庞大的菌架,以及菌架上,堪称壮观的菌包和怒放的菌伞。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探头、设备、管线,头顶上随时自动展开或收起的遮阳,两侧墙上自动会打开的通风,喷雾。处处充满了,全都能分辨的出的工业之美,农业之美。总之,大开眼界。——而第二项参观,更开眼界,开的人全身麻麻的,鸡皮疙瘩起一身。看蚯蚓。好多好多的蚯蚓,多到都冒到土外面。一平米空间内,可以养三至六万条蚯蚓的蚯蚓场。在这里介绍的是凌同杰。凌同杰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前面刚帮着文师姐拍照选人,现在又来帮齐师兄讲解他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内容很简单,就是将牲畜粪便及有机废料,比如使用过的菌包,混合泥土后养蚯蚓。”“现在试验的比例,每亩投放250公斤蚯蚓种,消耗500立方米粪便,产出300立方米蚯蚓粪有机肥料,及3500公斤鲜蚯蚓。”“投放五十公斤鲜蚯蚓,两立方米蚯蚓粪,也就是一千到一千六百公斤,可以改良一亩农田,低标准农田、盐碱地以及板结土地。”“也就是一亩蚯蚓场的产出,一年可以改良70亩土地。”“整套系统的目标有两个方向,一个是8000万亩严重板结的低标准农田,另一个是2.5亿亩盐碱地。”“不过盐碱地改良还在试验中,我师兄现在就在海南台风海水倒灌区做尝试。”“最好能够都实现,实在不行,实现一个也可以。”“而且我们希望整套系统可以做到正循环,改良的土地种植饲料作物-饲料作物养殖牲畜-牲畜粪便养蚯蚓-蚯蚓改良土地。”逻辑通顺,目光远大,而且现在就有实例放在这里。在场的教授们都眼睛冒光,围着凌同杰打听项目细节,还纷纷提出合作。废物处理啊、农田改良啊,特别是这套系统能正循环,做这项事情有的赚。这点太重要了,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力量就会参与,民间力量比政府拨款,可强大太多太多。当得知凌同杰是农科院杜教授的学生,这是杜教授另一个学生的项目。在场的教授们信心更足了。他们都知道,杜教授成名之战,就是在黄淮海科技会战时候,改良盐碱地。如果真成了的话,没准几十年后,2.5亿亩盐碱地就没有了啊,全都变成标准农田,得什么劲头。即便盐碱地失败了,还有八千万亩严重板结地标准农田呢,蚯蚓破板结,肯定没问题啊。中国人,永远永远都不会嫌弃能种的田多。能把差的田变好,能把不能种地的田变成能种。千秋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