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雕刻是对整幅木料做减法,在木版上所减去的部分,即最终的线条成像。
正是如此。
阴刻法的容错率极低。
阳刻法在木版上留下的部分,才是最终成像,无关痛痒的部分,刻错了也就刻错了,有些轻微的开裂斑驳,小的坑洼也不打紧,反正印不到纸上。
最多不过是雕出来的母版不美观罢了。
而阴刻法。
任何平面上下凹的痕迹,都会在最后的作品上百分百的反映出来,还会被颜料的对比衬托所放大。
好的坏的,作品都会一视同仁的凸显。
这里的“坏”的,不仅仅包括了雕刻上的所有的毛刺、所有线条表达的不流畅、所有不通达的地方。
材料本身的任何缺损、凹陷,任何不圆满的开裂和剥裂,也都将会成为最终作品之上的杂质。
很多时候刻着刻着,雕刻家正对整幅画都大感满意,自觉做出了一幅棒棒哒的作品呢,正在那里得意着呢。
结果到了最后一处两条刻线交错收尾的时候,料子“咵喳”一下,就崩掉了米粒大小的那一小块,
雕刻家除了烦躁的想要将自己也给“咵喳”掉以外,也做不了什么。
只能无能狂怒。
对普通的版画雕刻来说。
木性是不可控的。
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落叶,也找不到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