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里正所言,字字句句都是站在她家的立场考虑,老实说,作为一村里正,他行事做派已经是十分公正的了,也帮了自家很多,郭喜安对他是感激的,心里对欺骗和隐瞒他的行为也有那么点内疚。
不过内疚归内疚,该隐瞒的还是要继续隐瞒,为了减少风波和麻烦,适当地隐瞒一些不伤害别人的东西,也是一件好事。
郭喜安:“里正叔,你放心吧,这事我心里有谱,虽然是欠了不少建房货款,但是因着那家建行有位我丈夫的熟人,亏了他的帮忙,这欠款虽多,还债的期限也宽,慢慢清还就是。”
“而且这片坡地虽然大,到底还是块荒地,要开垦出来能种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你也知道,我家现在的那三亩地,就是这么个丰收年,交完税粮也就只够自家的口粮了,我多买些地,多种粮食,才能有余粮可以拿去换些钱财,也更好的把债务还清不是。”
赵里正一想也是这么个理,这要还债也得有收入不是,虽说前段时间村里都传她靠着卖冰粉和那什么变蛋赚了大钱,要真赚了大钱,还能欠下这么多的外债?可见传言不可信。
她做的那些东西或许能卖些钱,只怕也没有多少,做买卖什么的,就算一时能赚点块钱,到底是没根没底的东西,他们这样的庄稼人,最靠谱的还得是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
这么一想,赵里正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郭喜安回了家,和郭喜春说了这事,有这好事郭喜春当然也高兴,只是也有些担心:
“能多添些田地自然是好,只是一下子买这么多,加上咱家原有的三亩地,这一下就有了十多亩地,家里就你我两个人,只怕也种不过来啊。”
“这个不用担心。”郭喜安对此也是考虑过的,“那片坡地实在划算,机会不容错过,就是暂时种不了,买来放着也行,日后再慢慢打算就是。”
“咱家目前还是以那六亩耕地为主,等过后手头宽裕了,雇几个短工过来,把那片坡地开垦出来,以后到了农忙季节,自家忙不过来,同样可以请短工来帮忙,不怕会种不过来。”
这农忙季节请短工的事是很常见的,周围村里许多那些家里田地多的大户,到了农忙季节,可不就得请些短工去帮忙。
就说她们村里就有许多人家,家里人口多的,到了农忙季节会派出去一两个的家庭成员,去附近招短工的地方打打零工赚钱贴补家用。
就是家里人口不多的,也愿意忙完自家的农活后,去做几天短工换几个辛苦钱。
所以倒是不用发愁到时候会招不到短工。
听郭喜安考虑得这么全面,郭喜春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接下来的事好办,郭喜安只要把银子准备好,其他的都是赵里正帮着接洽。
其实也没太多繁琐的事情,双方签了买卖协议,又到衙门去过了契,南山的那片坡地本就是官衙挂出来卖的,办手续就更加快速了,需要的一些补充材料,赵里正老早就提醒过她,她准备得齐全,不过一天功夫,就把地契拿到手了。
总共四张地契,不算厚,捏在手里轻飘飘的没有分量,郭喜安拿着却是格外的满足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