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贾东旭爆发!!
易中海看着聋老太,心中的不满简直要溢出来。
这聋老太跟张沈飞的奶奶差不多大,甚至比对方还小了两岁。
但要是论能干,五个聋老太也抵不上一个张老头。
张老太太六十多了,每天在家里做家务,还做一日三餐。
可是这聋老太呢??见天儿的等着自个儿家饭做好了端到她手里,衣服也让自个儿媳妇洗不说。
连尿盆都没有自己倒过,都是让自个儿媳妇儿倒。
一旁的贾东旭见自个儿妈在困难的时候,没想着找自个儿这个亲儿子,而是只想着找张沈飞帮忙,一颗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此后,托儿所随着长征辗转颠簸。但一直也在发展壮大。
哪怕亲儿子和死去的老贾都比不了!!毕竟他们可没给自己工作!!
贾东旭却不以为意:“那啥,棒梗还小什么也不懂,我帮他把红包存着,等回头给他上学交学费用。”
那时候的日子……多好呀!!
可是,
后顾之忧被解决之后,首都女职工的人数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妇女从“家里的人”变成了“厂里的人”。
他只是埋头干饭,吃饱之后一抹嘴,宣布了一个决定。
蹲下摸了摸贾张氏的肚子,又拉开她的腿看了看之后便笃定的说道:“这是要生了!!
俗话说七活八不活,张大妈怀孕正好七个月,赶紧送医院,东旭他弟弟活下来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贾东旭满脸愤慨,使劲的捶了一把桌子:“可我不是家庭主妇,我是老爷们儿!!!曾经我可是老贾家的顶梁柱!!”
贾东旭还不知道短短一会儿的功夫,他媳妇儿已经在考虑二婚的事情。
才一岁的棒梗听不懂人话,但是被他爹贾东旭按着头哐哐就是给磕了三个响头。
他不高兴了冷哼一声,她就得赶紧反思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但妇女中大部分都是妈妈,想要参加工作就必须解放双手。
人张沈飞对咱们多好。
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孩子,自然也就没有孙子。
“人家托儿所的保育院经验丰富,几个月的孩子都能照顾,更别说已经一岁的棒梗。”
秦淮茹看到了,眼中控制不住地闪过一抹厌恶。
妇女们到了厂子之后,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她们的职业道路也越走越宽。
一旁的老秦早就看贾东旭不顺眼了,此时也张口说道:“东旭,你妈说的对,一家人过日子就得有各自的分工,不能一窝蜂都自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时候的他妈贾张氏,也不像现在动不动以工人阶级的身份自居,也不会拿他跟张沈飞比。
不但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现在沦落到跟一个小孩子抢红包……
呸呸呸,想什么呢??秦淮茹忙摇头,把不该有的念头甩出去。
他安慰般的拍了拍贾张氏的手:“别害怕,你一定会化险为夷。”
人一高兴,就变得大方,所以这次他给棒梗的红包里塞了十个一毛钱,从外面看也是厚厚的一沓。
“不行,站不起来,我的肚子好疼啊……我可能要早产了,老秦赶紧去把大飞叫来……让他,让他给看看……”贾张氏此时额头上已经浸出豆大的汗粒,她磕磕巴巴的说道。
此时中院里已经熙熙攘攘,围满了四合院的住户们,众人闻言立刻上前帮忙。
“老太太,您不在这里守岁了吗??”易中海站起来,假情假意道。
才走到门口,抓住儿子,被对方一甩,脚下一滑扑通就摔在了地上:
“唉哟,好疼好疼啊,我的肚子好疼啊……”
虽然距离曾经上班的日子才过去两年,但是想起那时候的生活,贾东旭已经有一种恍惚隔世般的感觉。
老秦到了老张家之后,很快带着张沈飞和唐大妞几人回到中院。
见贾张氏已经开吃,贾家其他几人也立刻上桌。老秦自己不吃,一直帮贾张氏摘鱼刺。
“过得好??享受?”贾东旭气急反笑,“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给你们做早饭,伺候你们吃完饭又得洗衣服,打扫卫生,还得带孩子。
现在家里日子过的好了,年夜饭做的也是前所未有的丰盛。
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7月4日,作为分会的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会成立。
再说了,大家不管做什么,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吗?你怎么能挑肥拣瘦?”
因此她绝对不允许儿子诋毁对方。
她蜷缩在地上,抱着肚子哀嚎。
要不是他,咱们全家现在一个月也就十几块钱的收入,过年连碗饺子都吃不起,只能舔着脸去老易家蹭。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解决她们带孩子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托儿所被重新启用。
虽说他这一辈子阅女无数,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片都粘身。
进京后,第二保育院改为四九城六一幼儿园。
是以现在,再看聋老太便越发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她就棒梗这一个孩子,总觉得放在家里有自己家人照顾才放心。
凭什么呀?老虔婆长得那么丑,人品不咋地,满嘴脏话,怎么就能找个能挣钱还体贴的男人呢??
难道是因为第二次结婚,所以有经验??如果这样的话,要是贾东旭死的早,自己是不是也能再找一个能挣钱,温柔体贴的???
贾张氏听到儿子说张沈飞不好,顿时不乐意了:“我说东旭,你怎么能干这种端着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混账事呢?
“你让我道歉???”贾东旭满脸不可置信,“我,我……”
“不了,今儿天冷我精神不好,早点吃了回去睡觉。”聋老太说完,慢吞吞地出了门。
老易家饭桌前总共坐了三个人,每个人都各怀心思。
贾张氏一番话说的苦口婆心。
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美丽国洛S矶的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为托儿所捐赠了大批食物、药品和衣物等。为了表示感谢,中央托儿所改名洛S矶托儿所。
贾东旭越说越委屈,谁家老爷们混成他这副样子呀?!!
自打贾东旭离开轧钢厂,当了家庭主夫之后,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而自己呢??什么都得干,还要被人笑话不像个爷们儿!!吃软饭!!!
贾东旭把芝麻酱大黄鱼,五花肉炖白菜,芥末墩,油炸花生米还有几大盘饺子摆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