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淳的状元之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第二日早朝,赵构当众宣布了周淳的任命,却遭到了朝臣们的一致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啊!”
“这周淳一介商户之子,毫无根基,怎可担当如此重任?”
“是啊皇上,自古以来,翰林院都是我大乾储备人才之地,岂能容许一个商贾之子玷污?”
“请皇上三思啊!”
......
朝堂之上,反对声此起彼伏,赵构的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他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
“诸位爱卿,你们可知,这周淳在殿试之上,是如何回答朕的问题的吗?”
众臣面面相觑,皆是不语。
“朕问他,何为治国之道,他回答,以民为本!朕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他回答,发展经济,科技兴国!朕问他,如何才能万邦来朝,他回答,建立强大的军队,维护世界和平!”
“这些话,是你们这些饱读圣贤书之人,能够说得出来的吗?!”
赵构说到激动处,猛地一拍龙椅,怒视着群臣。
众臣被赵构的气势所慑,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再言语。
突然赵构的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传来。
赵构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
“朕意已决,就封周淳为翰林院修撰,负责编撰史书!谁再敢多言,休怪朕不讲情面!”
就这样,周淳顶着巨大的压力,正式踏入了大乾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