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这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拿出一个章程来”三天之后,武英殿内,朱元璋看着宰相胡惟庸出声询问。胡惟庸心头有些忐忑。只想对着朱元璋骂娘。觉得这朱元璋就是在诚心找麻烦!就他提出的那几个要求,往一块一放,谁它娘的有那么大的本事,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他这不就是纯纯的在难为人吗不过,这样的话,他却也不敢说。谁让人家是皇帝呢不过,这几天以来,他苦思冥想,集思广益,找了中书省内的不少人进行商议。倒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并非不能交差。当下便道:回禀陛下,臣已经有了一些对策。”“说来听听。”朱元璋来了精神。对这事儿他已经是期待了很久。如果不是他一开始便说了,给胡惟庸三天时间。他早就想把胡惟庸给喊过来问问了。“上位,首先便是如今的亲王,以及亲王之后的众多人,整体俸禄过高。上位若是想要在今后,让朝廷少些负担。那么给他们的钱粮,就必须要减少。但是,又不能减少太多。减少的太多的话,会影响后世宗室们的生活……”胡惟庸斟酌着言辞出声说道。朱元璋点了点头,这点儿倒是和他想的一样。确实要削减。“那胡相觉得,应该削减到什么程度才行”胡惟庸其实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毕竟这就摆明了,是一个要得罪亲王的活。保不齐今后会有亲王,将他们及他们子孙后代的俸禄被削减的事儿,怨到自己头上来。但是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相对于今后,可能会被一些亲王怨恨,胡惟庸觉得被朱元璋这个老杀才记恨才是最要命的。“臣觉得,亲王的禄米可减少到每年两万五千石。宝钞两万贯,其余茶,盐布匹等东西,都减少三成。后面的郡王,镇国将军这些,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三成……”胡惟庸望着朱元璋说出了,他与人所商议出来的结果。朱元璋听了之后,眉头微微皱起。这样的反应,看的胡惟庸心头一紧。这它娘的!就知道要削减这些宗室们今后的供养,朱元璋这老杀才,肯定会心生不满。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自己这才一开口,这家伙的脸就沉了下来!这它娘的……心中念头飞速转动,胡惟庸察言观色。马上开口道:“上位,这……禄米削减到两万五千石确实有些少。不若减少到四万石。亲王,以及其余宗室成员的供养,在现在的基础之上,削减一成。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一个体面的生活。之前是臣考虑不周……”如今的胡惟庸,还没有大权在握。在朱元璋面前,身子骨还是特别柔软的。朱元璋摆了摆手道:“才一成一成不是毛毛雨吗等于都没有减少!三成也太少了。我看至少要往下削减五成,甚至于七成才行!”啊胡惟庸听到朱元璋说出来的话后,顿时就愣在了当场。多少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么狠直接就要削去五成,甚至于七成朱元璋什么时候转变了性子!竟然舍得在这事情上,对他自己的后世子孙动这么狠的刀子合着刚才自己说出了削去三成的提议,朱元璋皱起眉头,不是觉得自己往下削的太多,而是削的太少了这让胡惟庸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朱元璋的转变,让他这个做丞相的都有些猝不及防。“上位,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一下子削了这么多,今后上位的这些子孙后代,说不得就要吃上一些苦。”朱元璋道:“吃一些苦,就吃些苦吧。咱给他们的不少了。就算是往下削七成,只剩三成,那也超过了许多人。过得要比百姓们好太多了!寻常百姓能不服徭役不纳粮,就要乐开了花。而他们,不仅不服徭役也不纳粮,还可以从朝廷这里,领上一些钱财。这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就算是今后再吃苦,那也不能比咱这个祖宗的吃的苦还多。”听了朱元璋如此说,胡惟庸还能再说些什么当然是立刻送上极其真诚的马屁。“上位心忧天下,心里天下黎民。别的人当了皇帝,都会一心一意为他们子孙谋福利,生怕子孙过得不够好。得到的东西不够多。可陛下您却不同。为了让宗室少与民争利,减轻朝廷负担,竟然能狠下心肠来做出这样的事儿。陛下这等举动传扬开去,必然会有无数人对陛下您顶礼膜拜。“朱元璋笑骂道:“差不多得了,别在那里拍咱马屁了。接着说你考虑出来的还有别的什么法子。总不能就这一项吧”听了朱元璋所说,胡惟庸马上就变得正经起来了。开始向朱元璋说起他所考虑的别的办法。一开始时,胡惟庸对于这事,心里面一直有一些忐忑。摸不清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到底是什么态度。怕自己这里,真的按照皇帝所说,削减的太狠。会让皇帝心中不悦。这个时候,发现朱元璋在这事上容忍程度还是挺高的。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想要把这事儿给做成。当下便放心大胆了不少。“上位,有句话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上位您之前所制定的宗室供养制度恩泽的人,从上位算起,到后面的奉国中尉,足足有九代人。这实在是有些太多了。不若……上位您把这恩泽的子孙后代的辈数,减少一些。变成从皇帝开始到第五代。剩下的便不再享受朝廷之供养。”胡惟庸说完这话后,便住了口。小心的看着朱元璋的反应。担心朱元璋会反应过激。说实话,按照他原本和人商讨出来的对策,是恩泽到第七世。现在,在见到了朱元璋方才的态度,便说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朱元璋听到,胡惟庸如此说,想了一下点了点头把需要恩泽的人,减少了四代。那这一下子,就能减少掉诸多可以领朝廷俸禄的宗室之人。而是,通过梅殷之前所进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计算,朱元璋也清楚的知道。越是到了后面,子孙数量就越多。甚至于最后一代的人数,要比前面所有的人加起来都多。有了直接取消,后面四代人受朝廷供养的举措。那必然会让领俸禄的宗室之人的人数,大大减少。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必然能减少许多。“胡相这个提议不错,看来是真的用心了。”朱元璋坐在这里思索了一会儿,望着胡惟庸出声说道,进行夸赞。胡惟庸闻听朱元璋此言,微微悬起的心,顿时彻底的放了下来。话说他刚才,都已经准备着一旦朱元璋对这事不满,他就再说个君子之泽,七世而斩的。现在看来倒是没必要。朱元璋这次在宗室供养的问题上,下的决心是真的不小。也不知道,双水村的那梅殷,到底是通过了什么办法,给朱元璋说的。能让朱元璋有这么大的转变!莫非……是真的进行了死谏只是,就朱元璋的脾气,真对他进行死谏的话,那死谏的人不是马上就会死的不能再死了吗怎么到了这梅殷这里,竟然变得如此不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很是重要。胡惟庸收敛思绪,望着朱元璋又一次的出声说道。“那就是上位您这里,需要将宗室成员不许做事的这个规定给取消了。按照原本陛下您所制定的宗室供养制度,有这个规定还行。可以保证,今后上位的子孙衣食无忧。可是现在,这样一削减,若还有这个规定在,那今后很多宗室之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听了胡惟庸的话,朱元璋很想告诉他。其实就算是不削减,还按照原来的进行。到了后来,也一样会有很多的宗室活不下去。当然,这样的念头只能是在心里面想想,朱元璋并不会说出来。在朱元璋看来,这是一件挺丢人的事,他自然不能给胡惟庸讲这些。朱元璋点了点头:“胡相这个提议也行。这个规定确实需要废除了。”胡惟庸所提这些解决事情的办法,朱元璋觉的还是挺可以的。在这件事情上,他是真的用了心。“上位,既然您已经把这方面给取消了。那不妨再把一些事情,放得更宽一些。比如,宗室子弟今后各行各业都可以进入。只要有相应的本事,走正常的渠道就行。比如,有能力的可以进入官场。在学识上面还有天赋的,可以去研究史书。当教书先生……”胡惟庸暗自咬牙,说出了这方面的提议。既然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是真的想要听到一些,言之有物的建议。那他不妨就按照朱元璋所想,给他来一点儿猛烈的。朱元璋听了胡惟庸的话,没有立刻说自己的意见。对于朱元璋而言,让子孙们做别的还行。可若是让宗室成员自由做官的话,他心里面多少有些转不过弯来。总觉得宗室子弟做官,今后弄不好可能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威胁。闹出一些别的乱子来。“还有别的吗”朱元璋想了一会儿,对胡惟庸的这个提议,不置可否。望向胡惟庸接着询问。胡惟庸当下,便又说出来了几个方面的提议。不过这几个办法和一开始所提的那几个相比起来,就要寻常的多了。真施行的话,也起不到什么太显著的效果。“那不知针对有宗室之人,专门依靠多生孩子,从朝廷这里多领取钱粮的事,胡相有什么好的办法加以解决”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询问。在朱元璋看来,其余的都比较好说。唯独这一点,是真的难以解决。同时也更加牵动他的心。作为老祖宗,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多多益善。可是,这事和宗室供养,以及大明的未来掺合到一块儿之后,又不得不对这个事去思索。显得很是矛盾。“上位,这事儿……有些棘手。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臣等商议出来的办法,便是规定一人,最多不能超过多少个儿子。超过之后,后面出生的子嗣,不能从朝廷这里领取钱粮。或者是超出了规定的人数后,后面出声的子嗣,所能领取的钱粮的数额减少。越靠后的人,领取的就越少……”听了胡惟庸的这话后,朱元璋想了想道:“这个办法,确实还可以。“只是……胡相还能不能想到更好的办法”胡惟庸有些为难的道:“上位,这事臣是真想不出来,别的太好的办法了。”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道:“那胡相便回去再集思广益,多想一想。看看如何能尽可能合理的,来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当皇帝的都说这话了,胡惟庸作为一个宰相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只能出声领命了。表示自己回去后,一定要一定好好的琢磨。争取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胡惟庸出去之后,朱元璋坐在这里,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右手食指,在桌面上轻轻的,一下一下的扣动。对于朱元璋而言,这次胡惟庸提出的解决办法,不少都是有用的。有不少都和他所想的不谋而合。只是关于如何杜绝后世的子孙,不专门通过多生孩子来领取朝廷钱粮这件事上,却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平心而论,胡惟庸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还是挺不错的。但朱元璋总觉得有些太过于苛刻。他这个做祖宗的,又怎么能在子孙生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专门进行限制呢在这个事情上,朱元璋陷入到了矛盾之中。规定出一个生孩子的最高人数,他觉得不太妥当。可真的不规定的话,那到了后来,肯定会有专门通过生孩子,领取朝廷俸禄的。在这两者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也很难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对这事儿,进行完美的解决。如此想了好久,朱元璋还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是暂时把这个心思给压下来。先不去想这件事。胡惟庸等众多人,并不是酒囊饭袋。相信他们肯定能想出比较好的办法,对这些事儿进行解决。自己养的这些大臣,都是选拔上来的,为各地翘楚。是整个大明最为拔尖的那一批人。集思广益之下,必然能把这事给做好!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来!……“胡相,怎么样”胡惟庸返回中书省后,商暠,彭庚等不少中书省里的人,便迫不及待的围绕过来。出声询问。为了能弄出这些解决办法,他们这几天可都是没少费脑子。不仅仅想要把事情给做的合理,还需要兼顾着朱元璋在这上面的看法。还有人担心,这是朱元璋一时心血来潮。嘴上说着是要削减宗室供养。可实际上,你要真的对宗室供养开刀,他又会反过来对伱心生不满。甚至于还会怪罪。胡惟庸当下便将刚才见皇帝的种种说给了众人听。再从胡惟庸这里,得到了事情的结果后,中书省里面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显得有些愣神。不少人心里都是满满的不可思议。居然是真的朱元璋居然真的想要削减宗室的供养而且,竟然比他们动手动的还要狠直接就削减到了三成!这事,怎么看都怎么让人觉得不可置信。这还是朱元璋吗咋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胡相,您说陛下怎么突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只是因为他去了一趟双水村之后,才出现的改变吗这怎么看起来……这般让人难以置信那梅殷,不过是一个驸马而已。还是一个没有经过上位同意,皇后娘娘直接把女儿嫁出去,才成的驸马。他在陛下那里,真就有那么重要的地位真能让陛下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中书省里,有人望着胡惟庸出声如此说道。声音之中带着不可置信。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在场的其余人,也大多都是同样的想法。毕竟这事儿,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总觉得不可能。他们这些朝中重臣,还不敢如此做。且在上位那里,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凭什么梅殷这样一个,在乡野喂猪的小小驸马,就有这么大的本事这事儿,怎么想都怎么让人觉得不可能,是纯纯的无稽之谈!可若非如此,他们又想不明白,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问出了这个事。并且在这件事上,还如此之坚决。想不明白!当真想不明白!原本他们有不少人,还觉得大致上,能摸清楚朱元璋的性格。知道朱元璋在有些事上,想要做些什么。可是现在,不少人却觉得有些慌。先前的那些应对皇上的经验,这个时候,很多一下子就不起作用了。这种感觉,当真是一点儿都不美妙!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胡惟庸摇了摇头道:“这事儿怎么说呢我也不清楚。我知道的,和你们知道的一样多。但有一点儿,只要我们记住就行。那就是好好做事,为这大明做事,为陛下做事。陛下让怎么来,咱们就怎么来。只要牢牢记住这些,那肯定不会出错!”听了胡惟庸的话,众人纷纷出声称赞。说胡相不愧是胡相,觉悟就是高。有了胡相的话,他们都吃了定心丸。“诸位,咱们还是好好的想一想,上位所交代下来的问题。如何尽可能的来避免后世会有宗室之人,专门靠着生孩子来领取钱粮这个事儿。之前的解决办法,上位并不怎么满意。”听了胡惟庸这话,在场的众人,一个个都是觉得难受。想要骂娘。这事,是真让人头大。之前想出那办法,他们就已经绞尽了脑汁,是最好的办法了。结果朱元璋还不满意,还想要更好的办法。这件事上,怎么可能还有什么好办法再想又能想出什么来。心中虽然郁闷,一肚子的怨言,却也没有哪个人,真的敢说些什么。毕竟谁让人家是皇帝呢只能是接着琢磨,接着绞尽脑汁。……双水村这边,梅殷并不知道他对朱元璋的这一番死谏,在朝堂之中,居然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也不知道太子朱标,和马皇后二人,在得了小媳妇儿派人回去的传信后,所做出来的举动。更不知道,朝中有着很多人,都对他投来了一些目光。对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并让许多人都是显得迷茫。这个时候的他,还在田里忙活着。朝堂的风风雨雨,和他无关。他只在这里安静的种着他的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不知道是朱元璋踹他那一脚,看起来特别的狠,当时也特别的疼,实际上多少是掌握了一定的分寸。还是说他的身体比较强悍。亦或者说是小媳妇儿让人帮忙请来的那个郎中,确实有本事。反正吃了药,在家休养了两天之后,他已经没什么大碍了。除了肚皮上,还有一片淤青,用手去触摸有些疼之外。其余的问题倒也不大了。在家里躺在床上享受了两天,小媳妇儿的端茶送水,无微不至,非常贴心服侍的之后。梅殷便又一次接来到田里忙活。种田这个事儿怎么说呢。你若是指着种田吃饭,这事儿干起来就辛苦。可是当你根本不指望种田吃饭,只是玩票的性质来做这件事儿。就能有一个悠闲的心态,来享受种田的过程。沉浸式的体验田园生活。把日子过成诗。梅殷无疑就是后者。他的五亩田基本上已经耕过来完了。此时剩的这最后一块,有一亩地左右。这块田耕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这块田,也不知道多久没人种过了。都荒芜了。满是荒草,还有诸多的树丛。荒草到还好说,一把火点了就行。灰烬还能肥田。关键是那些树丛,有些不太好办。用牛来耕地根本不好耕。需要先用工具把这些树丛的根,还有树疙瘩都给挖出来。只有把这些东西给清理了,才能尝试着用牛去耕地。其实这个过程,也和开荒没差多少。辛苦自然是比较辛苦的。但梅殷不指着种地吃饭,倒是觉得这些事儿干着挺不错的。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又有钱花,还有这样一个知冷知热,真的把自己放在心里的小媳妇儿陪着。还有一个俊俏的小婢女。日子还是很舒心的。这块地,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顶多再有个两三天的时间,便可以尽数翻耕过来。等到把地翻耕好后,便可以种植庄稼了。田里庄稼长出后,梅殷就可以选择将系统里的那一千株红薯秧苗给播种下去。红薯这个东西,并不怎么挑地,也不太挑季节。只要不是冬季,春季夏季都可以种红薯。甚至于就连早秋,也都一样可以种植。有春红薯,和晚红薯之分。梅殷想要尽可能的推广红薯,那自然是在春天之时,就要把红薯秧苗给种下去……“行了,夫君,咱们回去吧。你身上有伤,不能在这里多干活。这块田,就剩这么点儿了,接下来慢慢干就行。”抬头看看天上的日头,宁国公主出声对梅殷说道。声音里都带着关切。梅殷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觉得还是挺好的。一直在这里干到天黑,也不成问题。不过既然小媳妇儿发了话,那他自然要听着,不能让小媳妇太担心。再者他在这边种田,也不指着它吃饭,做这些事时,心态自然放的松。没必要那样拼。当下便和宁国公主以及小婵一起,返回了家中。在回去时,清理树根的工具这些,都是小婵和宁国公主两人来拿,不让梅殷动手。生怕累到了梅殷。看着走在身侧的宁国公主,还有落后半步的小婵。梅殷觉得这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就是不知道,朱元璋在此之前,说要把这几个村子合并成一个庄子。给自己小媳妇儿做嫁妆的事,还算不算数。如果算数的话,那今后完全可以把这个庄子给做成一个新作物的培养基地。有这么大的一片地方,足够了。不过想想朱元璋被自己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拿剑捅死自己的样子。梅殷觉得,自己还是别多想为好。这会儿,朱元璋只怕早就把自己给记恨上了。不把自己给剥皮揎草,五马分尸就够不错的了。又怎么可能会再把庄子给自己不过这事儿倒也不着急,红薯现在还没种下呢。至于他所想的土豆,玉米这些东西,更是没影的事儿。还不知道今后能不能通过喂猪获得。事情一件件的做,踏实的过好每一天就是了。该来的总会来的。……回到家中之后,便有了惊喜。赵婶儿正在门口等着他们。“梅先生,公主殿下,小婵。”赵婶儿笑着迎上去,冲着梅殷他们打招呼。“赵婶儿。”梅殷也笑着打招呼。对于赵婶儿,他的印象是非常好。早在自己刚来双水村,没有发迹之时,赵婶就挺顾自己的。而宁国公主和小婵二人,这个时候已经快步来到了赵婶的跟前。目光落在赵婶的怀里,就再也挪不开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婶儿怀里有一个圆滚滚,毛茸茸的小东西。这是一只巴掌大小的小狗。胖乎乎的,带着一股子的惹人喜爱的劲儿。“公主殿下,给。”赵婶儿笑着把怀里的小狗递给了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慌忙接着。看着这个胖嘟嘟的小东西,爱不释手。漂亮的大眼睛弯弯的。有种被萌化了的感觉。“赵婶,谢谢您。”宁国公主逗弄了两下傻乎乎,呆萌呆萌的小狗之后,抬起头来望着赵婶儿开心的道谢。赵婶连忙摆手道:“谢什么不过是一只小狗娃子,不值钱。”赵甲长家养了一只大黄狗,生了一窝三只小狗。前几天韩成带着宁国公主,前去赵甲长家,宁国公主看到后就挪不开眼睛了。不过那时候,几只小狗还没满月,不好养活。现在满了月,赵婶儿就把里面最好的一只小狗给抱了过来。赵婶交代了一下养小狗的注意事项后,没在这里多停留,就离开了。梅殷,宁国公主,小婵送到门口。“夫君,你看它多好玩,长得多可爱。”公主一手抱着小狗,另外一只手在小狗的脑袋上轻轻的摸着。像得了一件特别喜欢的玩具的小女生。看的梅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果然,女人对于这种毛茸茸的小东西,没有丝毫的抵抗力…………“上位,这……这臣等着实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了。臣等无能,请上位治罪……”武英殿内,胡惟庸跪在地上,声音显得有些干涩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朱元璋坐在皇位上,神色显得有些不太好看。“胡相,真的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吗”胡惟庸道:“上位,臣等无能,已经和很多人商议了很长时间。想了诸多办法,还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这……臣等回去后,再好好琢磨琢磨……”胡惟庸声音落下后,武英殿里却没有了动静。这令得胡惟庸心情忐忑。如此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的声音才响了起来。“好了,咱知道了,出去做你的事情吧。胡惟庸连忙谢恩走了出去……“它娘的!”等到胡惟庸走出去后,朱元璋骂了一句。“养这些官有个屁用!连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夜晚,朱元璋又一次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马皇后伸手,轻轻的给朱元璋揉着太阳穴。出声道:“重八,要不……还是过去问问梅殷这孩子吧……”“不问!”马皇后话没说完,就被朱元璋强势的打断。“咱说了,咱就是从武英殿顶上跳下去,也不会再去问那混账东西!”马皇后感受到他的决心,便不在这上面多言了。……第二天,文华殿里。朱元璋看着朱标道:“那个……标儿,你去双水村走一趟。去问问梅殷这个混蛋玩意,知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件事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