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515逃
“你这有多少火炮?”
刘显看着排列整齐的虎蹲炮问道。
“一百二十门。”
戚继光开口说道,“此炮制作简单,卫所匠户也能打造。”
这时候,俞大猷已经伸手抚摸起炮声,忽然开口问道:“这是铁炮?”
“呵呵.九江卫那边也是人才,用这种铁炮换下碗口铳。”
戚继光笑呵呵说道。
“哈哈.”
刘显这时候已经明白其中奥秘,也是大笑不止。
若山上倭寇被引诱下山交战,则在山脚下将其击溃,若倭寇依旧坚守在山上,则只派出两千人马围困即可。
“实在不行,放弃许厝,我们连夜带着这里的弟兄上船,往惠安那边跑。”
还是魏广德说的对,规则内,该拿的还是要拿。
面对戚家军强大的火力打击没有崩溃的倭寇,在发现面对的是戚家军后,反而开始崩溃。
左右两路明军在侦知倭寇和中路军交战后,很自然放慢行进速度,直到等来消息,倭寇死伤千余,残倭已经败退回到许厝倭巢,这才再次恢复行进速度,想着倭巢开拔。
俞大猷开口说道,随即似想到什么,又对刘显说道:“刘都督,广东那边的铁料,可就麻烦你打个招呼了。”
实际上,这样的招数,在倭寇和明军的交战中屡见不鲜,概因为这个时期的明军,早已经没有了悍勇近战的勇气。
单纯的一面或者两面打击,效果都不好。
而他们奔逃的后背,则不断遭到明军弓弩和鸟铳的打击。
而反观刘显、俞大猷等将,因为统帅的都是常见的明军,即便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倭寇对他们反而没什么印象。
毕竟,现在的倭巢里,虽然倭寇汇聚了三千余人,可是因首领的离开,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
明军扎营的时候,在平海卫城中,几个倭寇首领也正在激烈讨论着去留。
乌艚船因其船身和船尾涂成黑色,因此在明代也被称作“乌尾船”或是“乌船”,原本是广东东莞特有的一种船,用铁梨木打造。
决议很快就做出,自然是准备逃跑。
不过,因为明军的队列较长,这么多火力的打击并未出现集中覆盖战场的效果,部分地段的倭寇依旧没有被明军打垮。
俞大猷只是笑着摇头,倒没有刘显那般肆意张狂。
那小阵的变幻实在太复杂,至少还没有倭寇想到解决之法。
而戚家军这种军阵,战场上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阵组成,相互依托,互相掩护,实在难以达到四面围杀的效果。
“一开始,想着五党山和许厝两处营寨,怎么也要抵挡明军一个月,一个月后,天气也就差不多了。”
“似乎,还真可以大量铸造此物。”
毫无疑问,在近战爆发后,倭寇就知道他们遇到的是让他们胆寒的戚家军,随之而来的就是倭寇士气的急速衰败。
就那次,若不是遇到一些好友资助,特别是陆炳掏了大把银子疏通三司的人,他过堂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
“好说,好说。”
因铁梨木结实耐用,因此乌艚船的使用寿命相当长,少则50年,多则可达70年,而当时一般用松杉木建造的船只,最长使用寿命不过10年,有的甚至只有5年。
不过,俞大猷和刘显都默契的放缓了行军速度,并排除多股探马侦查中路军动向。
三号称为哨船,又名草撇船,四号海沧船,又名冬船,五号鸟船,又名开浪船。
还没有倭寇愿意直面对战戚家军,实在是他们几个士兵组成的那种小阵太厉害了。
随着倭寇从山上一往无前的冲下来,明军的佛朗机炮率先开火,待倭寇冲近后又是整排的鸟铳连续射击声传来,在倭寇冲近明军军阵后,一百多门虎蹲炮分三批次打响,又是将冲在最前面的倭寇扫倒一地。
行进中,俞大猷很快就接到了探马送来的消息,戚继光部遭遇五党山倭寇的攻击。
说道钱财,三人都是心照不宣,不过显然戚继光棋高一着,他在浙江搞这个东西,怕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想想自己以前带兵,从来不喝兵血,可是手下那些大头兵的日子,其实并不会因为他不掺和就提高,只不过他那一份被下面的兵头吞了。
三日后,三路大军按约定时间出营,开始攻打许厝倭巢,至于倭巢前面五党山上的倭寇,则交给戚继光所率领的浙兵负责剿灭。
当然,还有就是给巢穴里当家的倭寇首领报信,商量下接下来该怎么做。
不管是朝廷还是福建地方,可都是下令,务必全歼这股倭寇,杀一儆百。
甚至,倭寇的悍勇都超过北方的蒙古人。
双方接触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倭寇就开始主动后撤,脱离和戚家军的接触。
到这个时候,倭寇也知道逃回五党山只会是死路一条,选择直接撤向许厝倭巢,准备汇合在一起,依靠营寨抵御戚家军的进攻。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条件还是戚继光给他们的那个虎蹲炮真有那么好用,否则若是炮不好,他们也不愿意赚这个钱。
不过,悍勇倭寇和明军第一线防御步卒交战后,出现了他们熟悉的鸳鸯阵后,反而才促使倭寇出现大量逃亡。
明朝铜料极贵,相对来说,朝廷不会给军队配发铜料,可是却会供应铁料。
也因为发觉这股明军的厉害,戚继光在倭寇口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戚老虎”的外号。
倭寇,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帮亡命徒。
若在此时,三路明军一鼓作气攻打许厝倭巢的话,说不准还会有意外惊喜。
别说那些明人倭寇,即便是悍勇至极的真倭,在面对戚家军组成的小阵时也是非死即伤。
大海角力,自然是以福船为主力,而说道哨探侦查,则是以哨船和赢船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