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辽东的求援急报会不会就送到自己手里,所以他早早就向蓟镇总兵下达手令,命他速速带兵出山海关,救援辽东。
待说完话,徐阶转向张居正说道:“对这个魏广德,你也要加倍注意,或许将来他会是你同甘共苦的盟友,也可能是反目成仇的敌人,你心里也要有个数才好。”
心中虽然慌乱,可杨选心中也生起一种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
而京营不堪用,嘉靖皇帝只能直接点名,任命大臣负责守卫的城门,京城也紧急戒严。
魏广德和张居正等人出了裕王府,并不知道他的未来已经被裕王安排好了,一路出王府的时候还在和张居正小声议论。
魏广德还是有些担忧道,“最怕这时候他已经派兵去了山海关,到时候就算追回,也颇耗费时日,若鞑子乘机南下攻打蓟镇边墙,结果疏为难料。”
而现在,他已经是裕王府的主人,在这间屋子里,就好像是一个小朝廷,他能感受到做皇帝的一些感觉。
他此时心中有了两个顾忌,一就是杨选执意妄为,抽调蓟镇兵马援辽,让京畿防务空虚,二则是有些担心魏广德。
内阁在短暂慌乱过后已经恢复以往的平静,开始布置善后事宜,包括让太仆寺增购战马补充辽东损失等,至于防备杨选派兵救援辽东,内阁知道兵部的筹划,自然不会专门给杨选下文。
听他们怎么说,最后就按照讨论的结果办。
上次二杨之争,杨选就没有听杨博的,虽然杨博按徐阶的意思,扣下了本该拨付给蓟镇的粮草,让他不敢大举发兵辽东。
张居正躬身答应,毕竟老师也是为他好。
张居正离开徐府后,徐阶也在心里盘算这此事,明日一早就要派人去请杨博杨尚书来内阁商量此事,还要握住蓟镇总兵,这样才能控制住蓟镇的兵马,最起码让朝廷知道杨选在做什么。
遇事,召集他们讨论就好了。
在徐阶和袁炜看来,此时的杨选应该是惊慌失措才是,他的下一步应该都是听京城的命令,绝对不敢再擅自做主。
这次不同了,蓟镇大军入辽东,蓟镇兵力必然空虚,这是决计不行的。”
对于杨选来说,他也是要争分夺秒的。
遇事,和大臣们商议,由他们集思广益找出问题实质,找出解决办法。
这些,都是之前嘉靖皇帝召见时说好的,自然不会想到还会有差错。
恶人,还是兵部去做好了。
等魏广德等人告辞离开裕王府后,裕王此时还心有余悸。
张居正才华横溢,就负责太子的习文,魏广德履历战事,就教太子武事。
是的,在杨选看来,如果不是杨博拖他的后腿,如果不是杨照实在太蠢,他那里会沦落到当前的地步。
而此时京城北面的燕山山脉里,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正在蜿蜒的山道上缓缓而行。
那个时候,不仅民间出现混乱,就连朝堂,内廷也是如此,而那时候的裕王只能躲在母妃宫里,惶惶不可终日。
张居正自然不能这时候打断老师的思路,就只能继续等待。
杨选的仕途,其实和杨博是很相似的,由蓟镇总督为跳板直入中枢成为九卿之一。
只要对他有威胁,徐阶都不介意想办法把人除去,就如当初高拱想把魏广德弄到福建去一般。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这道命令还是要下的。
以后,就让魏广德和张居正给自己儿子做老师。
“确实不能按照杨选的意思做,大军必须留在蓟镇护卫京畿。”
志大才疏,不堪大用。
不过张居正登门后,把在裕王府里发生的一幕原原本本告诉了徐阶,特别是魏广德的担心。
张居正最后又把和魏广德分手时,魏广德分析杨选心态的话给徐阶细说了一遍。
裕王府中人,也就是魏广德和张居正年纪最小,正好合适做儿子的老师,教导他。
现在想来,当初徐阶就是稍稍动了些恻隐之心。
可这次,似乎杨选就打算以此为理由,推卸一些责任给兵部,也不知道杨博能不能抗住压力。
这支军队,自然就是黄台吉率领的蒙古部族骑兵,他们刚刚在辽东歼灭了总兵杨照率领的部队,之后就利用战马的机动性,快速逼近蓟镇。
当然,他下达这份手令时也没有忘记向蓟镇长城各处关隘下达严加戒备的命令,他可不希望被人偷塔。
所谓“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其实有一帮忠诚能干的臣子在,还是很简单的。
高拱、陈以勤、魏广德、张居正,这些人,都是在这里发表过意见的,而且裕王觉得他们的言论很有真知灼见。
杨博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蓟镇大军匆匆出发离开三屯营往山海关方向机动,明军动作不小,消息自然有人会通过一些渠道传到鞑子军中。
之前,老师徐阶就已经提醒过他此事,时刻提防高拱背后使坏。
“徐阁老那里,怕是还得叔大兄好好说说。”
这是魏广德对杨选的评价。
“最怕杨选执拗,不肯听从兵部和内阁的意见,现在的情况和当初不同了。”
出了门,向着后院行去,想到降生不久的小小婴孩儿,裕王的心不觉又高兴起来,脚下步伐不觉又加快了几分。
徐阶起身,在屋里走了一圈,这才又对张居正说道:“此事我记下,明日一早就联系杨尚书处理此事。”
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放弃,黄台吉不知道回去老爹俺答汗会怎么修理他。
虽然这些年,老汗已经不想打打杀杀的,所以也有心约束部众,可毕竟要吃饭。
连续天灾,让蒙古人现在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可是大明却一直堵死了互市的通道,不管他用什么法子联系明国官员,都不见效。
这次,俺答汗也是抱着锻炼辛爱台吉的目的才答应他动兵的请求,要是成功就可以逼迫明国就犯。
黄台吉率部离开古北口向东,沿途又观察了曹家寨关和杨家堡等沿线堡寨,终于到了泉水河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