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滋滋地吃完饭,贾芸又只能被迫美滋滋地去读书了。
因为之前需要自己做的事儿,现在都被人抢着做了。
贾芸感觉自己都快成了一个只知道读书的废人了。
难怪古人都那么喜欢婢女,这样的婢女谁又能不喜欢呢。
有事婢女干,没事儿干,,,
有点想多了,还没到那种程度。
贾芸书还没看多大一会儿,就见袭人端着一杯香茗用嘴巴轻轻地吹着,见温度量差不多了,又轻轻地放在贾芸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不发一言地静立在贾芸的身后。
贾芸转头一看,四目相对,虽然没有昨晚上那么的尴尬,但也还是有些心虚。
袭人仿佛看不见似的,十分自然地看着贾芸,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袭人,如果没事儿的话,你就去休息去吧,你身体还没好呢!”贾芸对着袭人说道。
主要是以前一个人读书习惯了,突然多一个人,即便是个美婢,也让贾芸颇感别扭,容易精力不集中。
袭人遥遥头,道:“公子,奴婢的身体已无大恙,再说了府中也没其他事儿可做,也就只能给公子添添茶水了。”
贾芸一想也是,这小院太小,人员也简单,就母子俩人,而且芸母还是个勤快的,又有何事儿可做呢。
而且还不能把袭人硬往外推,这姑娘刚被上一个主人给一脚踢开,万一自己也把她往外撵不让他伺候,她多想了怎么办,而且人最怕闲,一闲更容易多想。
于是贾不弃就想着让袭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累着便是了,道:“那你就把这边的书收拾一下吧!”
袭人点点头,就开始行动起来。
不得不说,袭人不愧是贾母调教过的,动作轻柔伶俐,迅速而不慌乱的帮贾芸把散乱的书本纸张收拾起来,摆放整齐。
待贾芸想要写字时,刚摆出纸张,袭人便又去熟练的磨墨,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
古人言,红袖添香,莫过于此。
难怪前世看红楼时,评论区里的人才都说想要一个袭人似的秘书,她会把你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
就这样袭人陪着贾芸从朝升读到日落。
府试在即,贾芸一直也没闲着,每隔两日便去书坊请教恩师宋之问。
毕竟府试和县试还是有区别的。
贾芸今日又去看望并请教恩师宋之问。
宋之问看着贾芸,一脸欣慰地说道:“芸哥儿,你可知府试与县试的区别?”
贾芸恭敬地拱手道:“还请恩师解惑。”
宋之问点点头,说道:“府试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在经义、史传、文言和时政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府试比县试难了许多,不仅仅是在学问上,还有对实事儿的评论上。”
贾芸听后,眉头微皱,看来府试不是那么好过的。
宋之问见状,知道贾芸有些担忧,便安慰道:“芸哥儿,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你好好去练习,府试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宋之问从书架上取下几本厚厚的册子,这是他特地为贾芸准备的,因为此事,他特地去寻了当年的几位同窗。
递给贾芸,说道:“这些都是近两年的实事记录,你拿去好好看看,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论。”
贾芸接过册子,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地的民生、政令、灾害等各种实事。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不服输的热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贾芸每日都沉浸在实事评论的训练中。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对实事的看法和理解记录下来。
每当他有所领悟和遇到问题,便攒齐了去请教恩师宋之问,宋之问便会点头赞许,并给出更深入的指导。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贾芸的府试准备也渐入佳境。
书房内,灯火通明。
贾芸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宋之问给他的往年府试的试卷。
这让贾不弃想起了前世的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心里一阵卧槽,原来这玩意古代就有了。
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时而停顿思考,时而奋笔疾书。
他在尝试如果自己按府试的要求,结果会如何。
书房内静悄悄的,除了袭人的红袖添香,也只有偶尔传来的笔触纸面的声音,显得格外的专注和宁静。
用了不到一白天的时间,贾不弃写完了最后一份试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还是得实战多练啊。
府试的前两天,贾芸再次来到书坊。把最后的几篇评论交于宋之问。
宋之问坐在一旁,一边看着评论,一边时而看着贾芸的侧脸,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时不时地点评一二,引导贾芸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看完所有的文章,宋之问对贾芸道:“芸儿啊,后日便是府试了,一应准备工作,保人什么的,为师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不必担心。从明天起,你便好好休息,准备府试吧。”
贾芸应允,毕竟宋之问作为过来人提的建议还是比较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