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随后看到王珣与王恭露出满意的微笑,徐宗文再胸有成竹的回道“当今之三吴境内受天师道之乱波及,几无净土,然孙恩此人所依仗者不过是天师道之威名,徐某已有应对之策!”
徐宗文一说自己有了主意,王珣、王恭立刻来了精神!
徐宗文眸光闪动,妙语连珠“朝廷编练禁军精锐在建康,只需调拨半数,再派遣一员能征善战之将率领禁军乘船出长江,顺流之下,定可击破孙恩逆贼!再请一善于刀笔之臣将孙恩贼军的倒行逆施与凶残暴行张贴各州郡,公之于众,大肆宣扬,好教百姓都看清楚孙贼的真面目,断绝孙贼的兵源粮饷,使之与百姓与天师道教徒离心离德,如此孙贼则必不战自败,不击自溃,我军不战而胜!”
“彩!”
“精彩绝伦!”
王珣、王恭连连称赞,抚掌而笑,无疑,他们二人都觉得徐宗文的计策非常可行!
“徐征北不愧是被先帝称之为我大晋之卫霍之将!祸首起于三吴的泱泱天师道之乱竟在徐征北三言两语间就被轻而易举的解决,消弭祸端于无形,果然非常人!”王恭忙赞扬徐宗文,实话实说,孙恩之乱确实是建康朝廷眼下最为棘手的一件事,徐宗文能够拟定平乱之策让他颇为钦佩!
“徐征北果然是我国朝之利器!既如此,便依照此策施行!”
王珣入仕二十余年,平生最敬佩的就是祖父丞相王导,连太傅谢安也得往后排,如今就坐在下面的这个年方弱冠的年轻人着实让他刮目相看了!
徐宗文趁热打铁举荐了谢琰,这一项不出意外也被王勋、王恭同意了,紧接着徐宗文又建言调驻守在洛阳的骁骑军南下,以防各地刺史和司马氏诸王作乱。
“徐征北要调多少军马南下护卫京畿?”王珣关心的是人马数量,太少的话镇不住场面,起不到威慑,太多了又怕徐宗文做大。
王恭也旁敲侧击“某以为不宜过万,一则过于削弱洛阳的防守兵力,二则容易引起朝廷动荡,还极易给将军带来不利的舆论。”
徐宗文心中发笑不已,方才徐宗文建言献策平孙恩之乱,二王对徐宗文的建议全都是没有二话,一致举双手赞成,现如今一提到调兵南下,涉及到兵权与宗族利益,二王立刻就换了一副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