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楚文人士子间还流传着‘刘生’的传说。
这个苏砚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他和耶律一休曾经打探过参会众人的虚实,就连一些乡下稍微出名一点点的读书人他们都打探清了底细。
可从未听过还有苏砚这么一号人。
在此之前,读书人之间也从未流传过关于苏砚的任何诗词。
他真的只是一个秀才吗?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学识?
难道真的堂堂状元的诗才还比不过一个无名的秀才?
他不敢相信,他不愿相信。
这篇序不过是徒具虚名罢了,只要细细品读,肯定能挑出其中不足之处。
可当他开始回味,越读却越是感觉这篇序的味道不一般。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妙哇,妙哇!”
他不想承认苏砚这篇序写得好,可偏偏他是个有才的状元。
如果在这些人中非要找一个最能欣赏苏砚佳句的人,那便非他刘太和莫属了。
可是——
耶律一休虽然是辽人,但他也是金国王室的人。
除了弓马骑射,他也从小接受汉人文化学习。
虽说他的文采比起在场众人不算出众,但他好歹也是吃过细糠的人。
他本想让刘太和重新做一篇比这个更好的序,把苏砚打压下去。
可稍一思索,便觉得绝无可能。
这篇序,恐怕百年内都无人能写得更好。
哪怕是这个苏砚,或许都再做不出第二篇。
只不过,他看到刘太和一脸赢荡享受的表情,他就觉得恶心。
这哪里还有半点状元的样子!
徐纶越是听到好的句子,他对苏砚的憎恨就加深一分。
这是骑肩膀上打脸来了。
而且还是连环打脸不留半点颜面那种。
苏砚,一个无名小卒,你写那么好干嘛?
这让他那个江宁第一才子的徐阶岂不是成了个大笑话?
祁王会怎么看他?他投入祁王门下的事又该怎样进行?
不过他转念又想,要是自己的儿子能像苏砚一样就好了。
一众人中最为镇定的还是于老。
他虽然对苏砚的词句十分喜欢,但是他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有阅历的人。
和这些文人才子不同,不是一味的追求诗句的精美。
好的诗句当然他也喜欢,就比如苏砚的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便愿意日日诵念。
但真正能走进他心里的,还得是带着人思想感情的。
要他说,苏砚今日所做的序,一些句子,若是单就文彩而言,当属一流。
可论及思想高度,他反倒更喜欢苏砚之前作的两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和《为李光复赋壮词以寄之》。
可是苏砚的序还在继续。
只见他笔走龙蛇,气度非凡。
笔下更是妙笔生花,仿佛未经思考,这些句子便像是涌泉一样从他笔下流出。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砚,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