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莲嘿嘿傻笑:“我都和孩子们交代了,让每家每户都省着吃,估计他们家里应该都有剩余。山上的木薯挖了快一半了,省着吃的话,这个月应该没问题。我都是按相公教的法子挖的,把大哥的木薯挖了之后又把树给种回去了的。”
“这样最好,只是这也不是办法。”
苏砚不仅对下个月的日子开始担忧。
木薯吃完了,这么多人又该吃什么度日呢?
“对了,莲儿,我听大山说稻苗长得挺好的,大家有开始插秧了吗?”
“哦对了,相公,这件事正要给你说呢。听说官府下了个什么文书,老族长让你空了去找他呢。”
又是官府,又是文书,又是老族长?
苏砚心里不禁又有了不祥的预感。
每次这老头找他,准没有什么好事。
“好,我知道了,先吃饭吧。”
主食仍然是木薯,不过苏砚这些天说书挣了些钱,伙食倒是有了些改善。
记得那天李玉莲吃到烤鸡的时候,眼泪都流下来了。
苏砚还以为她是太久没吃到好吃的心里感动。
谁知这女人来了一句:“要是这只鸡还活着该多好,我把它养着,相公便有鸡蛋吃了。”
简单吃了饭,苏砚应约来到大棚。
今天负责照管大棚的是大山,他一见苏砚来了,便激动道:“砚哥儿,你真是神了,我刚细细看了一下,全长起来了,绿油油的。这棚子还真有些用,秧苗比往年长得快多了。”
苏砚看着大棚内一片绿色,果然长势喜人,比他预想中还要好一些。
自从大棚建起之后,他还没怎么过来看过,都是安排人过来弄。
其实苏砚也是抱着一丝丝侥幸心理来的。
这大棚并不是现代那种塑料膜之类的东西,温度的控制全靠人工。
好在这些村民都挺靠谱,苏砚一些听起来停离谱的方案,他们都一丝不苟地照做。
“大山,老族长他们还没到吗。叫我来什么事?”
“到了到了,立仁,老祖我老了,走的慢咯。”
“老祖,您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立仁,今天叫你来,是由要事的。官府发文了,限我们三天之内将所有田都种上水稻,不然就要处罚我们。”
“为什么?”
“这是一贯的操作。官府为了防止田地丢荒出的政策。我们村每年都按时种了的,只是今年受了苏同大人案子的影响,有些误了农时。”
大山有些愤愤不平:“老族长,这官府不是逼我们嘛,明明知道我们村的特殊情况,还按着这个条约来要求我们。三天,这么多田地,怎么可能都种上。”
老族长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咱们江宁是产量大府,现在各地灾荒严重,朝廷对于土地的管控就比较严。若不是这样,当初官府怎么么可能把这些田地都返还给我们呢?好在立仁搞的这个大棚还不错,这些稻苗竟然都这么短时间就长起来了。”
“是呀,多亏了砚哥儿,否则这些稻苗绝不可能长这么好。既然如此,我么那也只好能种多少种多少了。我这就把大家伙召集来插秧。”
“老祖不必担忧,三天完成插秧,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