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这个时候,李烁就会感慨春花和冬雪的前东家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
经过一夜雨水的累积,原本温柔的一条小河流变得波涛汹涌。
李烁穿好蓑衣,又叫李九撑了伞赶往学堂,再次和各位老师傅们商量起引洪灌溉的设计。
一进门就见众多老师傅们眼袋都快耷拉到下巴了。
“各位老师傅们这是——昨夜大雨没休息好?”
李烁不解地问。
一群老头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吭声。
还是胡夫子最实诚,为李烁解答了疑惑:
“昨日在引洪灌溉一事上,各位师傅有不同的看法,晚上研讨激烈,没有注意时间。”
李烁来了兴致,什么不同的看法能让这些一辈子种地的农民变得和书生辩经一样,一吵就吵一晚上,他询问了胡夫子事情详情。
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些老师傅听到李烁要问,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们分别住在王、张、李三村,难免在出谋划策时有一些私心。
胆小的,希望自己在的村子少引洪,胆大的,希望自己在的村子多引洪,那淤泥对庄稼是很有好处的。
李烁气乐了,这不是瞎胡闹吗?
引洪多少那是要计算要测量的,上下游谁多谁少、怎么引洪都是依据河流和田地情况决定,哪里是人说改就能改的。
“我叫你们来,只是给胡夫子和赵师傅帮忙,讲清楚每个村子田地的情况,查漏补缺以防万一,不是叫你们来吵架的。”
李烁询问了胡夫子和赵大壮,确定后续几乎用不到这几位村民了,就开口做了决定:
“等雨停了,我就叫人送你们回去,每人发三百铜钱的工钱。”
原本李烁给他们说的是五百铜钱的工钱,如今缩水到三百,几个老头都苦着一张脸,又不敢说什么。
而后的工作就顺利了许多,李烁帮着胡夫子按照设计一步步计算着工程量,赵大壮和几个村民时不时在旁边纠正两句。
胡夫子的孙子虽然疯疯癫癫的,但是其中大半的计算都是他一人完成的,即使李烁学过现代数学,算术速度和准确度都比不过他。
李烁感慨幸好收留了这爷孙二人,没有嫌弃这小孩子疯。
人家只是疯不是傻,比大多数人智商都高啊!
午后天晴,李烁付了1800铜钱,就把这些村民请走了。
剩下不多的内容只需留给小胡夫子去算。
这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爷爷的影响,叫他“小胡夫子”时,他会有反应。
叫旁的名字或者称呼,他就不听了,只有爷爷叫他才管用。
李烁给胡夫子和赵大壮一人送了三斤米和一斤肉做报酬,赵大壮利索收下了,胡夫子却再三推脱。
他们吃住都被李烁包了,拿米和肉没什么用,李烁想来也是,答应下次采买时候,留意着如果有书籍,都买下来放学堂里。
胡夫子对这个报酬很满意,松口答应了下来,还询问李烁什么时候学堂开学,他等不及要教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