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沙城,张浩南日程其实依旧很满,不过沙城本地的重头戏就少了,接下来折腾人的事情都在建康。
不过只要忙过来,差不多就是等着数钱,全是现金奶牛。
给陈涛和电瓶厂的车间主任报了个管理班的名,过完年就要开始上课,陈涛倒也高兴,毕竟老板跟他说过具体情况,明年电瓶厂就要扩产增建,旁边的地皮已经谈了下来。
电瓶厂要扩大规模这件事情,在沙城本地化工圈子里都传遍了,塑料厂、材料厂都有人来打听,很多原先在虞山国营厂上班的下岗工人,也托人问问看什么行情。
陈涛因为老关系都在,现在又是“长弓蓄电池厂”的厂长,手头捏几个招工名额很正常。
热闹的原因倒不是电瓶厂工资有多高,跟国营厂比起来,还是有一百多两百块一个月差距的,纯粹是张浩南这边所有厂都交保险,对很多下岗老职工而言,这反而是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此时沙城大多数私营老板,交保险的寥寥无几,土老板本身也赚不了多大的钱,赚肯定是赚了,但要成为此时的百万富翁,那也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一个村出一个趾高气昂的百万富翁,就已经不错了。
倘若是千万富翁,那就属于上了桌可以嚷嚷两句的。
至于说亿万富翁……
纯没啥门路不靠模棱两可政策的,往前数二十年,就张浩南一个。
所以“五家埭张浩南”这个称呼,在本地大小政商圈子里,是具备传奇色彩的,而下探到贩夫走卒、寻常百姓,那完全就是几近神话。
再加上他的名牌大学身份,本土“神话”也就在民间建构出了一套完整的逻辑链。
名校的含金量,在这个时代的江南,可以解释一切不合理。
沙城再穷的村庄,不会以本村的百万土豪为荣,但若是考出了一个黑水工大或者松江交大,便是彰显本村荣耀的时刻。
张浩南绞尽脑汁不惜一切代价弄到两江工业大学学籍,为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名校学生神圣性。
而这份神圣性带来的便利,在招工上也是如此,有长性的下岗技术工人,同样一份工作,根本不会多看一眼别的土老板每个月多加五十块钱的工资。
张浩南是名牌大学生,一定能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