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伤愈出山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朱文琅喃喃道。
他自不知这是当年明教中极为流行的一首歌谣,第一次听到,却是立刻便被吸引了。
他回想起在战乱之中,自己和陈守老夫子在早已被灭门的吴家老宅中,直到朱元璋将他们接到宫中为止,才算结束了这段孤苦凋零的生活。
后来虽然在宫中长大,却总也忘不了小时候那段一老一小艰难度日的时光。
他是个幸运儿,只因当年吴老太爷救过朱元璋一次,朱元璋不忘旧恩,接他和陈老夫子入宫,否则他还不是和那些普通的孤苦孩童一般,在苦难和饥饿中慢慢长大?若是没有战祸,若是亲人没有惨死于兵乱,他们吴家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个殷实富裕之家,又哪会受这些苦痛?像他这样因为战祸家散人亡的百姓又有多少?真的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如今大明初建,天下初平,百姓好不容易才能过上些安生日子,却又有天一盟暗中捣乱,行刺上官灵,想要篡夺朝廷高位,制造灭门案,聚敛钱财,若是让他们得逞,武林中人又得经历一场大劫,弄得不好又会兵连祸结,真的还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了。
“文琅,你宅心仁厚,虽有时有些顽皮胡闹,却也无伤大雅,为师并不十分担心,并非不相信于你,只是再和你说一遍,多嘱咐一句,文琅你须得牢记心中——你任督二脉已通,武功大有精进,但学武只为防身,绝非为了伤人,绝不可挟武作恶。你在皇宫中长大,朱兄弟……哦,不,洪武皇帝,对你信任有加,身份特殊,再加上这身武功,在武林之中当有一席之地。你当尽力为武林中人谋福,利用你朝廷中人的特殊身份,化解仇怨,少些纷争,各门派和睦相处,别再起什么争端了。至于百姓,我想你也做不了什么,朱兄……洪武皇帝出身义军,想来也会做个好皇帝,自会以百姓为重,这些年大明百姓的日子也还算安定,能过些安心日子……若是他……若是洪武皇帝有什么倒行逆施为祸百姓之举,你便替我张无忌带话给他,我明教起兵驱虏抗元,便是因为中原百姓受尽元蒙欺凌,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老百姓只想安居乐业,过点安生日子,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也自会有人如反元一般再起兵反他,要他别忘了当年明教的誓言。若他并没什么对不起老百姓之处,这话便不用说了,就让他安安生生做好自己的皇上罢。”
“嗯……师父,当年你和皇上老叔在义军之中,你和他谁上谁下?”朱文琅突然问道,他想起韦一笑所言,师父张无忌乃是明教的教主,张无忌如此武功,不太可能屈居于人下,况且张无忌说起朱元璋之时并无多少敬畏之意,估计原来师父大约还在朱元璋之上。
“论年纪自然是他大我许多。原来我和他同属义军,本来便是极为熟识的朋友,也不用分什么上下大小。只是他带着常遇春常大哥,徐达徐大哥领兵抗元,居功至伟,他得这天下也算是理所应当的。”张无忌语气平和,并未正面回答朱文琅的问题,倒更让朱文琅觉得,洪武皇帝朱元璋定然职位还在师父张无忌之下。
他哪知当年朱元璋当时只是明教之中的一介教众,自然是在张无忌这明教教主之下了。
“师父和鄂国公、魏国公他们都认识?”
“你是说徐达和常遇春吧?我和常遇春大哥最熟,他还救过我的命。徐达徐大哥也救过我,然后便是朱大……便是洪武皇帝了,至于汤和他们,我不是太熟悉,见过几次而已。”张无忌顿了一顿,叹道“唉,都怪我,常大哥英年早逝,还是因我那时刚学医道,胡乱医治常大哥的截心掌之伤,累得常大哥元气大损。”
其实后来张无忌隐居之后也曾想过再去给常遇春医治一次,设法让他恢复精元的。却不料还未成行,大明建朝未久,洪武二年常遇春便暴卒而亡,张无忌常常后悔,觉得常遇春乃是因己而死,时时耿耿于心。
朱文琅对常遇春却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略一思索,又问道“师父,那你和永……和蓝玉蓝大将军熟吗?”
“蓝玉?好像是常大哥的手下吧,见过,但我不认识,怎么了?”张无忌不知朱文琅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我这次受伤,就是在永昌侯……就是在蓝玉的侯府之中,虽没见到永昌侯本人,但他的管家却与天一盟在一起,我不知道这蓝玉会不会是天一盟的背后主使之人。”朱文琅解释道。
“哦。”张无忌沉吟起来。“原来如此。嗯,当年反元义军,大多是些揭竿而起,反抗蒙古鞑子的义士,常大哥重情重义,这蓝玉既是常大哥的手下,想来也不该会是什么奸邪之人……不过如今大明建朝快二十年了……”张无忌想起大师伯宋元桥的儿子宋青书之事,叹道“花花世界之中,权、钱、色百般诱惑,人会不会变,却也难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