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过江之鲫(祝各位大佬龙年大吉)
南洋,我来了!
在船将进港的时候,梁振华看着远处的城市自言自语道,不知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是心情激动的关系,他的掌心冒着汗。
此时,他的眼中只剩下了这片未知的热土。
和其它人一样,在通过海关后,梁振华就坐上了早就等待多时的客车——是永宁大学的派来接新生的客车。
从古亚到永宁全程800多公里,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将近二十个小时,中间除了在服务区停车吃饭,稍作休息之外,他们几乎一直在车上。
累了就在车上睡一会,不过,一路下来,车里的同学们倒也都熟悉了,都是从唐山过来的新生——在过去的三年间,不仅有超过二十万唐山的高中生来到南洋就读大学,现在已经有数万名毕业生在南洋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南洋在铁路方面就没有多少需求,这也导致了冯清云的工作有点……轻闲。
……
当那些初来乍道的年青姑娘们,在师兄们喷射出来的火焰的目光中,有些吃不住的时候,梁振华已经和大多数新生一样,在师兄们的引领下提着行李箱,朝着各自院系的大楼走去。
“同学,你一定是建筑系的吧!”
总设计师的话让他在一瞬间惊呆了。在年会上进行发言,冯清云时间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怎么了?”
终于,在汽车于大学的大门前停下后,这个门太不起眼了。同学孙再东打量着永安大学的大门,不无失望的说道。
“婆罗洲基本上是长安、古晋、太平、永安、永宁五大城市为主,城市之间距离最近的,也有接近700公里,驾驶汽车的话,需要10个小时,至于航空嘛,空运的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火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但是传统火车却不行,因为它的速度很慢,如果仅仅只考虑客运的话,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时速超过150,甚至200公里的列车,这样一来,无论是往来任何一个城市,最多不超过7个小时,高速列车不仅会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且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更有利于城市间的商务往来……”
南洋的特色就是每个省区必定有一所一流的大学,大学教授也都是以德裔以及日裔为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和国内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不同,在南洋大学生很容易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至少有五六万大学生毕业生来到南洋,他们有的在企业,有的在官厅,总之,找工作并不困难。
“同学,你是物理系的吗?”
去年研究生刚毕业的他,是南洋铁路研究所新来的车辆工程师。
作为公司总工程师的埃泽尔,看着面前的年青人问道。
站在永安大学的大门前,只梁振华觉得百感交集。
放下茶杯,冯清云展开一张地图说道。
实际上,确实也需要,毕竟,婆罗洲五大城市之间,不仅需要高速公路,还需要用铁路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坐了十几个小时汽车,从古晋港被接回来的新生们一个个拎着自己的行李,从大客车上走下来,用兴奋和胆怯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热情的老生们纷纷迎上前去,询问着新生们所属的系,然后帮本系的师弟师妹们拎着行李,带他们去各自的报道处报道。
在冯清云讲解着高速铁路的优势时,埃泽尔并没有打断他,看着他时,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对于他的构想,他是支持的。等到冯清云的话声落下之后,埃泽尔的脸上露出一股鼓励的微笑。说道,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也许,你可以准备一份详细的报告,我想铁路公司那边应该会非常感兴趣的,不过,你可以先准备一份演讲稿,在研究所的年会上发言,伱看怎么样?”
尽管铁路公司的长远规划中将会建设环岛铁路,但也就是规划而已,南洋对于铁路似乎没有什么依赖——以长安、古晋、太平、永安、永宁为主的城市不是靠海,就是靠河,相比于铁路运输,船运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只是需要多耗费一些时间。
实际上也不轻闲,南洋虽然自己没有多少铁路,但却有自己的机车公司,从日本折来的工厂现在主要生产自用的电力机车以及铁路配件,市场也是以出口为主,毕竟,东南亚以及印度甚至唐山都需要大量的铁路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