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黑科技(第二更,求订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文化想要发展起来,首先要仓廪实、要衣食足。要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文化立国。
《文化振兴五年计划》,不过只是勾勒出一个脉络,而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是产业!
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不仅要让人吃饱,还要让人吃好。只有人吃好了才会想其他。
就像胡佛“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的美好许诺一样。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要吃鸡。也就是解决吃的问题。
由此可见,对于全世界各国政治家来说,吃,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课题。
“至于付款方式,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非要现汇或者黄金,可以用易货贸易,稀有金属矿石、农产品,都是南洋需要的,和他们谈,相信这个市场应该还是非常广阔的。”
甚至哪怕就是古董也可以,总之在那里有很多南洋需要的商品。
“年产量是120万吨,其中有45万吨用的旧设备,它们都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效率低,而且成本高,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其完全淘汰。”
“你这家伙想多了,长春和金陵是不一样,往后向唐山卖卖生产设备还是可以的,至于卖化肥……暂时就别想了。”
洋丰化学工业是南洋最大的化肥企业,其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德国,战前德国就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化肥产业。通过招募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南洋的化肥产业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哈尔施特意强调了一下“世界最大”。原因无它,因为大家都喜欢的世界之最,这能够激发起人们的自豪感。
想了想,李毅安又补充道。
因为唐山那边更看重的是引进设备生产,而不是进口成品。
“二十万吨的设设备,虽然很大,但是从生产上来说,规模越大,成本也就越低,公司应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争取解决三十万吨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至于老工厂……”
听完哈尔施的汇报后,李毅安说道。
又一次,李毅安提到了“技术装备”的输出,之所以会在这个时代就提到了这个看似有些遥远的技术和大型工业设备的出口上,是因为这是南洋产业升级的必然。
这一点老祖宗看到就非常透彻——“饱暖才能思淫欲”,连饭都吃不饱,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我们在和英国帝国化工合作,引进聚酯生产技术,这是一种新型化纤原料,目前年产16000吨的聚酯生产厂正在建设中,考虑到国内服装业的发展,我们正在结合帝国化工技术,研究新的生产技术,以实现技术上的完全自主化。”
本着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想法,李毅安倒希望能够在日本进入唐山市场之前,先和唐山那边展开合作,争取将来的市场空间。
李毅安之所以会想到唐山市场,并不仅仅是因为这几套化肥生产设备,是唐山急需的,甚至是可以活命的那种,更重要的是,在另一個世界,唐山和苏俄决裂之后,就开始从日本引进石油等方面急需的技术设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年日本的石油等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欧美同行,但是并不妨碍唐山花高价引进日本设备,而日本的石油化工等装备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着唐山的订单实现了崛起。
“可以在香港设立一家公司,把那几套旧设备卖给唐山那边,等到战争结束后,那边肯定会进入战后重建,旧设备向他们出口,总好过直接淘汰嘛!”
在化工公司视察了一圈后,李毅安又到了公司研究所去考察了一番,田丰化学工业公司的生产并不仅仅局限于化肥,公司还生产包括化学纤维在内的其它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