晜周围的大臣并不想说话,但萧衍知道,这是在和自己抗衡,想通过无声的方式,来抗议。
“我知道,你们现在什么都不想说,就是想告诉父皇,打仗没有出路,和亲才是正道,但你们看看,国库能拿出多少钱?”
“自大雍朝建立,已经好几代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父皇革新了我们的武器装备,我又可以提供更多能碾压他们的新式武器,真的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想打,只有一个可能性,利益。”
“也就是说,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和匈奴人会有一些瓜葛,不然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还要去和亲呢?”
萧衍故意这么说。
如果无人反驳,那就变成整个朝廷都在通敌。
反正萧衍没有证据,但有萧臻的庇护,“信口开河”,就变得很容易了。
“打?拿什么打?匈奴人五十万大军来袭,我们集中了一百五十万兵力,也只消灭了敌人二十五万,人家大单于还带着残部离开!”
“如今,霍顿大单于掌权,实力更强,集中七十万大军,那我们需要多少人,才能解决北方?”
“难道,除了北方,其他地区就可以不管了吗?我们加起来,一共就三百万军队,在调过去一百万?要是国内有人谋反,怎么办?”
丞相张玉林,原本就是个主和派,坚决执行先祖定下的和亲之策。
多年以来,虽只是皇帝改变军队装备,但对打匈奴之事,一直抱有怀疑态度。
“陛下一生,南征北战,向南平百越,向西平定戎狄,才有了今日的万国来朝,打仗,靠的是综合国力,就算他匈奴实力再强大,难道我们大雍朝的军队,个个都是废物?你这是在质疑陛下的选人标准吗?”
萧衍继续回怼。
他才不管张玉林怎么想。
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帝国早已不是羸弱不堪的小角色了。
“陛下,臣以为,衍皇子此言大谬,匈奴人个个骁勇善战,他们擅长骑兵作战,而我军一直是守城之军,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叫打仗?”
“若真的要打,也该训练一支能够和匈奴人抗衡的军队才行啊!这没有十年,出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