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文化随笔,最大的忌讳就是无病呻吟。
在这样是随笔里边,景物描写和历史科普需要巧妙地用作者的思绪和联想将之连接起来,除了文笔,不时抛出些“冷知识”,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些小技巧。
还有就是各种引用需要标明出处,有些抱持着怀疑态度的好学读者,他们是真的要“按图索骥”的。
其实这样的读者,是周至最喜欢的读者,前一世那本历史小说里,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一个典故的真伪,这样的事情,周至非常欢迎。
有些读者的水平相当高,高到能考证出大苏一首诗歌的创作年代,周至有时还亲自下场,虚心请教。
其实这样的文章是周至最擅长的,写着写着,周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要是在高考作文里写历史论文,只要能贴合题目,是不是能拿到高分呢?
三千字的内容,基本就是今天当导游讲的那些,都不用思考更多的素材,所以非常轻松。
等到写完,杨和那边,还在跟那道难题苦斗呢。
……
……
第二天是周一,周至来到电视台,池薛荔将他带到了台长那里。
台长对周至说道:(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