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的确不算太紧张,因为这个手法看上去玄乎,其实只要注意阻断燃烧,最多就是烧铅不充分而已,也不会造成别的更多影响。
这就是点火烧铅的好处,酒精对于画卷不存在污染问题,燃烧后直接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烧掉的自己也会挥发掉,这个属性,比任何一种修复剂都要完美。
周至第一次尝试这个手法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后来干得多了,了解了工作原理,也就不如何紧张了。
相对于书画修复常用的红药白药,也就是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只要控制好火候,酒精其实比它们更加安全。
不过需要的技艺也是相当高的,分区块烧铅也需要一些经验支撑,特别是《春山图》这种大面积的泛铅问题,在烧回的时候就得注意整体上的统一,不能这里的芦花是白色,那里的芦花是浅灰色。
溪流瀑布更是如此,有时候想要保留画面的「古意」,还需要特意保留一些泛铅的痕迹,比如在溪中岩石的周围,或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利用泛铅烧铅营造出一些浓淡上的层次感,甚至更能给原画面加分。
因此这个方案就需要详加讨论,话题进入了「高阶层次」,旁人几乎不再有插嘴的份,只能听着周至和段启宏讨论干货。
最终两人将方案确定下来,芦花和江浪这些影响画面观感的泛铅全部烧掉,瀑布上下的泛铅烧掉,中间一段泛铅烧淡,营造出山中云雾烟雨朦胧的效果,溪水周围山石烧钱予以保留,以加强轮廓,营造古意。
这样的细节交流,滥竽充数是骗不了人的,一番讨论下来,修复室里的人对周至的观感又升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