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月食也是如此,比如在武丁时期卜辞中,就有五条关于月食的较完整记录。
如“癸丑卜,贞:旬无祸,七日乙未壹,庚申月有食”和“癸未卜,争贞:旬无祸。三日乙酉夕月有食,闻,八月”。
前一辞的意思是:癸丑这天占卜,问这一旬有无灾祸,到了第七日乙未这天,天空起了变化,第二天庚申,晚上发生了月食。
后一辞是一名叫“争”史官在八月癸未这天卜问,这一旬有无灾祸,第三日乙酉晚上发生了月食,但这次不是史官争亲自看到的,而是由别人报告的。
这两条卜文说明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天文历法观察与报告制度,可以看出当时科技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
结合这些记录和现代天文科学对殷地月食的推算,加上干支时间记录,同样可以准确推断出两次月食所发生的时间。
类似的在甲骨文中还有史官们观察到的星,如大星、鸟星、大火等。如“七日己巳夕壹,有新大星并火”。
“新大星”是一颗新的大星,“并火”是接近火星。在欧洲发现的第一颗新星,是在公元前134年由希腊依巴谷记录下来的,商代这枚卜辞中的记录远比希腊还早一千多年。
同样的,商代人还观测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天文现象,就是这些重要星体的“逆行”。
就是商人观测到一些行星会在其运行轨迹上发生折返现象。
这是因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各自公转,因为速度不同造成的一种特殊观测现象,曾经困扰了古人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