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凡之所以选择,尽快的赶回关中,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人才。
这个人才就是郑国。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个郑国应该就是修建郑国渠的郑国。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大楚并没有郑国渠,直到现在,蜀中地区的沃土还没有得到任何的灌溉。
假如他猜的没错,只要有了郑国,他就可以很快的解决关中的旱灾问题。
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跟杨坚的赌约。
他们可是约定,一个月之内,只有赵凡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不用退位的。
虽然这个赌约,他肯定不会遵守,但他也一定要赢。
只有赢了,他才能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至于说杨坚一党,随着赵凡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好日子肯定不会太长久了。
对此,杨坚也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
反而非常鼓励。
因为皇帝一旦脱离了大部队,那么刺杀他也就更容易了。
因为全部只剩下了骑兵,赵凡一日一夜就渡过蒲坂赶到了潼关。
潼关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堑,因为这里三面环山,正面面对黄河。
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若不是蒲板津架设了浮桥,那真是飞鸟难渡。
驻守在这里的事潼关镇守使饶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