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071章 正国本(卅五)开诚布公(二合一)

第2071章 正国本(卅五)开诚布公(二合一)(1 / 2)

第2071章正国本(卅五)开诚布公(二合一

高务实这番话说得很平静,宛如讲述一段路边听来事不关己的小事,但这番话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是十分巨大的。

黄芷汀也好,刘馨也罢,甚至就连时刻准备退休的高陌,都不由得仔细思索起高务实的这番话来,细细品究,以期能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高务实的意思看起来很直白,算得上是直抒胸臆的表达。但是,没有人敢忽视高务实的话中究竟是否还有隐含用意,尤其是在权力这种敏感的问题上。

毕竟,高务实多年来在权力斗争中还从来没有失过手,他往往都会在明里暗里各有布置。对敌如此,对自己人难道就真的毫无防备?

大家最先想到的无疑是高务实刚才最后这句话:“我让渊儿做虎贲军司令,这虎贲军就会变成唯他之命是从的吗?”

他能这样问,显然他觉得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即便高渊做了虎贲军司令,虎贲军也不可能完全听命于高渊——或者说,至少在高渊的命令与高务实的命令出现冲突时,虎贲军一定会选择遵守高务实的命令。

为什么呢?只是因为高务实自信于自己威望吗?三人都不会作如此短浅的揣测。

威望当然是高务实的杀手锏之一,这种力量并非任何数值可以衡量的。就以前文提到过的司马懿父子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举例,后世对于曹爽为何不反击有着种种争论,其实有时候道理虽多,但关键的那一点却偏偏容易被忽视。

先简单说下高平陵之变是怎么回事:魏明帝曹叡驾崩之后,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此时二人均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又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此时司马懿已经六十一岁,已经出仕曹家三十一年,三十一年来无论在军在政,他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是的,不要因为演义的关系小看司马懿,能够在当时诸葛亮北伐下稳定关中局势之人,曹魏除了司马懿之外真就找不出第二个来。

总之,司马懿西定关中,东伐公孙,三十一年来有大功而无微过,其德高望重在此时的曹魏早已无人可及。

一场政变要想成功需要什么?一般来说当然是需要掌握住禁军,需要控制住皇帝,需要震慑住百官,让这些人通通为你的政变背书,然后你才能成功。

最后看参谋长,这个位置上安排的是高琏。高琏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这是他立下大功之后按照京华的习惯由高务实二次赐名而来的,他原先的名字叫高思廉。

而曹爽呢?也不要简单的以成败论英雄。此人是前大将军曹真之子,能力手腕可以说是曹家三代中的顶尖翘楚。

然而,这里忽略掉了一个最为隐蔽的因素:威望。

这还不算晚,又以其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等。司马懿又不蠢,自然各种推辞,但是没用,最终只能让子弟官不受以示低调,硬生生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那么,高渊有没有可能把虎贲军变成司马师的那三千死士,不听命于军令部而只听命于他个人呢?这就不妨先看看高务实刚才给虎贲军中其他三个重要职务做出的人事安排了。

总之,没有哪一支警备军拥有独自造反的物资基础,他们就算完全取得自己的辖区,甚至攻占临近的某个警备军辖区,也依然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必然会存在某种必须物资的不足。除非有人能把整个南疆的六大警备军一齐易帜……不过这也没完全搞定一切,因为至关重要的火药还是个麻烦。

高务实刚才可没说虎贲军可以不听军令部的调遣,那么也就是说即便虎贲军单独整编成了一支“南疆禁卫军”,它的上级指令依旧要来自于军令部。

大明这个时代和秦末汉初不同,吕后那时候想保持吕家长盛不衰,只能想办法让吕家自己多拿点权利。

那么,曹恪是谁?京华商社曹淦之子,高务实早年的书童,曾经也带去过广西,是现任的秘书处商务秘书。毫无疑问,曹恪虽然年轻,却也是元老级的心腹,而且跟随在高务实身边多年。

实际上处于“监国”地位的黄芷汀虽然是高渊的生母,但她全凭高务实授权的“鹭鸟纹”发号施令,且并不享有人事任免权,也不享有统兵权,只能经“南疆警备军军令部”享有一定程度的调兵权。

而此时曹爽已经在考虑伐蜀,如果事成在表弟夏侯玄手中,那这一功劳肯定首推他曹爽,其次才是夏侯玄本人。所以,大概率是曹爽与司马懿因此达成了某种妥协,由司马懿来给夏侯玄背书,而曹爽一系则将中护军的位置交给司马师。

这一条是后人读书观影时最觉得曹爽是个傻逼的,因为这样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因为人家一句承诺就相信呢?这不是脑子有毛病是什么?

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因为发誓的那个人是司马懿。

然而,曹爽把持朝政四年之后出现了一个小问题,接替司马懿镇守关中的老臣赵俨坚持退休。曹爽无奈,只能把表弟夏侯玄派了过去接任,而夏侯玄本来的职务是什么?中护军。

问题是,曹爽怎么会同意的呢?史书无载,但可以合理推测:夏侯玄要去都督关中,而关中是司马懿的老地盘,关中将领几乎都是司马懿多年的属下,赵俨当时都基本指挥不动,你夏侯玄毛都没长齐也想他们会给你个好脸?

再看宣政长,这个位置上安排的是曹恪。宣政长早前说过,这个职务高务实也给禁卫军安排上了,它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政委。政委是干什么的不必多解释,别的不说,全军的思想工作显然归他负责。

次日,司马师的三千死士一个不少的冒了出来,没有惊动任何曹爽的眼线,在司马家完成了集合,司马懿更加安心。

高思廉何许人也?他崛起于黄芷汀当年指挥的勃固之战,在那之前他的职务是“广南三镇总领府一等军事参谋兼华英拓殖使”。

所以吕后权势滔天的基础并非她个人多厉害(当然她个人也厉害),关键是吕家这个后族整体实力强大啊!

黄芷汀的个人战功当然很了不得,其在南疆的威望也不低,但黄芷汀的基本盘和吕后完全没得比,哪怕把整个黄氏一族都算上,在京华面前也闹不出多大的水花。何况……黄芷汀还早早就主动限制了黄氏的扩张。

为什么要提拔这些人?因为他们敢打敢拼却没有地位的基础,他们的人生如果想要完成阶层跃迁,唯有依靠司马师,唯有依靠司马家!

由此种种,高务实无论在名在实,都根本不必担心所谓的敏感军权问题,更别说除了直接的军权控制之外,高务实控制南疆、控制警备军等军事力量还有其他手段。

又例如金港警备军,他们的驻地附近有不少的京华工业企业,假设造反的话,他们有枪炮,甚至有大量钢铁和弹丸。可是那又如何,他们没有火药补给,什么枪炮都只是烧火棍,更别提其他战争所需他们也一样没有。

那么,把高平陵之变的例子拿到现在来会是怎样?

他被调去随黄芷汀讨伐缅甸之后,黄芷汀鉴于他编练“半军事化团体”经验丰富,而且善于与各种各样的当地土人交流,所以让他临时出任了勃固警备军代军长,以光杆司令的状态负责指挥当时投靠京华的三万孟族新军。

所以,现在南疆军力虽强,却非常依赖大明国内与日本方面[目前主要靠岛津家]提供的硫磺矿。这两处产地不必说了,那都是高务实说了才算的,何况运输这一块也必须依赖京华的两洋舰队。

此时,曹爽最后一次检查了司马懿这个老对手,派人去看望老干部,结果司马懿展现了影帝级的表演功底,下人喂个粥都能被他抖落半身。曹爽终于放心了,骄奢淫逸再次加倍,而司马家的机会来了。

可是,曹爽却接受了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降,拒绝了桓范的建议。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建议讨伐司马懿,而选择束手就擒呢?

看演义和电视剧时始终不理解的一点就在这里: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为基本盘,就算城里的老臣因为他的登高一呼全都跟他干了,可是那又如何?

而“能不能”、“配不配”如果统一来看,无非就两个字:威望。

其二,司马懿指着洛水,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诺了,不会对曹爽赶尽杀绝。

不过,此时司马懿还有军权在手,依旧统领一半禁军。此时曹爽怎么做的呢?他给了司马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等一系列权利,甚至包括他家婚丧嫁娶由国家掏钱等。

皇帝和兵符都在,完全可以号令天下勤王。你一个洛阳城而已,禁军总共不超过六千(曹爽去高平陵肯定带走了一部分),加上三千死士也绝不可能过万。他曹爽能调动天下大军前来勤王……就算关中不算,那也依旧有数十万之多,仅仅离洛阳比较近的就有至少十万呢,完全可以反过来弄死司马懿。

在两人共同辅政之初,两人已经开始了交锋。曹爽的第一步是表示自己尊重司马懿老前辈,认为自己不足与司马懿并尊,因此尊司马懿为大司马,坚持让司马懿在官职上高自己一头。

这个人事变动的妥协,一方面是曹爽自认为掌握了大权,稍稍让渡一点也无大碍,他要的已经是对外的灭国之功了;另一方面则是司马懿已经有了反击的决心。

此时的司马懿登高一呼,不少曹魏的三朝、四朝元老立刻站在了他这一边。但是,意外也还是有的,比如大司农桓范就夺了兵符逃出洛阳,并立刻建议曹爽利用虎符和皇帝在自己手上的优势,下诏命令各路兵马勤王,讨伐叛贼司马懿。

高思廉这个华英拓殖使干得极其出色,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仅仅依靠一支三百人的警备军为核心,收拢和编练了高达将近四千人的拓殖团。同时,他又通过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等手段,顺利击败了华英当地的临时部落联盟,实际上为京华取得了华英一地。

他的理由是什么?最主要有两点:其一,司马懿一生从不弄险,这次既然动了,就必是有了万全之计。自己哪怕兵符在手,那些军队是否真会来和司马懿打,完全没准,搞不好来勤王的人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曹爽。

高思廉的确很有手段,他仗着自己和金港警备军第二师师长高思进都是当年高务实在卫辉赈济收拢的流民这一身份,硬是从高思进那里“借调”了将近一百号低级且年轻的汉人军官,用以充实到勃固警备军的指挥体系中去,很快把这支部队较好的掌握了起来。

让他去负责虎贲军的思想工作,这虎贲军要是还能心向少爷大过心向老爷,那只能说曹恪这些年越学越退步了,完全就是个吃干饭的废物。

华英,大致相当于一府之地。考虑到高思廉当时手里只有三百正规军,这个功劳当然很有含金量。

这支兵马其实是当初托孤时属于司马懿的嫡系,谁料到了此时竟然也保不住。247年,司马懿正妻去世,司马师只能去守孝,这下连中护军的非嫡系兵权也丢了。

两年后,孙权四路伐魏,这给了六十三岁的司马懿缓一口气的机会,他主动申请主持对吴作战,以保证自己“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的权力不被曹爽找茬夺走。结果司马懿还没抵达战场,吴国军队一听他来,直接吓跑了。

彼时,安南的广南三镇总领府所辖的三镇为乂安、顺化、广南,其中最北边的乂安驻防任务不归金港警备军负责,而是由从都统司“借调驻防”的阮倦部负责,当然政务上由总领府管辖。

这样的威望,在京华体系内,无分大明国内还是南疆南洋,除了高务实之外还有谁有?

真没有。就算黄芷汀也不行。

最新小说: 甜蜜军婚女将军在七零被撩了 快穿,小狐狸被主神反攻了 韶光慢 穿越异世之狗子帮我拐媳妇 穿成男主前女友[穿书] 公主,小奴知罪 农门娇妻:将军要耕田 去你的渣攻弱受[快穿] 完结+番外 帝阙春 高门庶女(作者:秀木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