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六安。
自孙策与袁术暂结盟好后,便开始大力扫荡江东其他郡县,在墨焱与周瑜的辅佐下,孙策的旗帜如同烈焰般在江东各地熊熊燃起,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昔日的割据势力,或是归顺,或是灰飞烟灭,江东的版图上,逐渐勾勒出一幅属于孙策的宏伟蓝图。
而伴随着其在江东的势力日渐壮大,此前深埋心底的那股复仇之火,悄然间被风势所点燃,愈燃愈烈。
孙策立于江风之中,目光如炬,望向远方,直视那曾经的仇敌的方向。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不可动摇的决心与力量:
“父亲,昔日你死于黄祖之手,孩儿决心为你复仇,如今扬州之地尽归我手,我定会为你报仇雪恨。”
“我必亲率水师,踏破黄祖的城池,以他的鲜血,祭奠您的在天之灵,让世人皆知,我孙家儿郎,恩怨分明,有仇必报!”
兴平五年,春,正在曹操与吕布两位诸侯争夺徐州之时,淮南这边也传来了孙策准备讨伐黄祖的消息。
墨焱闻讯此函,眉宇间不由自主地凝聚起一抹深邃的忧虑,他心中暗叹,此时正是稳固江东之时,实非出兵时宜,对孙策急于向黄祖发难之举颇感不妥。
只可惜孙策复仇心切,犹如烈火烹油,一旦决定,便难以撼动,任凭墨焱如何苦口婆心,言尽利弊,仍是没能劝动他分毫。
夜色下,墨焱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他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作为谋士,虽能洞察时局,却非总能左右人心,孙策的决意,如江水东流般势不可挡。
“仲卿,何故叹气?”
墨焱闻声,缓缓转身,映入眼帘的乃是那风姿绰约、英姿勃发的周瑜,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敬意,连忙躬身施礼,说道:
“原来是公瑾兄驾临,墨焱失礼了。方才不过是心中琐事,一时难以释怀,故而微叹,倒扰了兄长雅兴,实乃罪过。”
周瑜轻摇羽扇,举止间尽显从容不迫,他嘴角微扬,以一种温和而深邃的语调缓缓言道:
“无妨,还请将军实言相告,究竟是为何事而叹?”
“唉,世事难料,如今将军一意孤行,誓师东进,欲讨黄祖,将我精心筹谋的布局冲刷得支离破碎。我的一番苦心,终究还是未能逃脱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故而在此叹息。”
周瑜微微一笑,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