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优慎重地问出了第四个问题:“镜子是否是一种隐喻?”
“是。”
薛优放在腿上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关于镜子的隐喻,她在《花与镜》中已经体会过一次。
在那个副本里,镜子代表着的是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阿南正是因为无法正确看清镜子中的自我,黑猫才有机可乘,将他污染。
但关于镜子的隐喻其实还有许多。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照镜子比喻成艺术家描绘物象,追逐的不过是“影子的影子”,代表着对真实的偏离;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镜子象征着“模仿”这一人类本能,是偏向正向印象;
博尔赫斯则使用镜子来隐喻人生的虚妄与真实,为镜子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
中国文化中,则有更多关于镜子的比喻,如老子的“玄鉴”和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
电影中的镜子则常被用来象征破碎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
关于镜子的隐喻,实在太多太多,薛优一时也抓不到头绪,干脆转向其他线索:
“猫是否也是一种隐喻象征?”
“是,也不是。”
五个问题过去,薛优却反而更加迷茫了。
她仿佛就正站在一面巨大的镜子前,光滑的反光平面中,倒映出来的却好像已经并非她自己。
她的皮肤原是这样洁白光滑的吗?难道上面不曾覆盖茸茸的毛发,厚实到足以抵御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