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荀彧满脸写满了不信,
刘协再次加码道:
“文若,说说你对父皇的看法吧!”
荀彧看了看刘协,有些犹豫。
“哎-真墨迹啊,避讳这避讳那的,不如朕帮你说吧,父皇宠幸宦官,重用小人,发起党锢,甚至还卖官粥爵,是个十足的昏君一个,朕说的对吗?”
“没错,当年朝堂之上,明明有杨大人,袁大人,这样的贤臣,只要……”
“只要什么?只要重用他们,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文若你实在太天真了!并不是所有的士族,都像荀家那样恪守己身的。”
“文若你可知道,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袁家的门生,有多少是杨家的门生。”
“四世三公!你知道在这百年的累积之下,他们积攒了多少力量吗?”
“只要他们一声令下,就可以撼动大汉的根基,甚至推翻大汉的统治!”
“这…这…”荀彧知道,刘协说的话并不假,可是他依然不愿意相信。
“实话和你说吧,朕的父皇,当年也是一片雄心,在扳倒了大将军窦武,他也妄图打破地方囚笼,为此他扶植了宦官势力,还发起了党锢之祸!”
“可是结果那,上任的大臣被打压了,各地官员开始阳奉阴违,不听朝廷的号令,逼得父皇只能掀桌子!”
“不可能,我不相信!这……”
“文若觉得不可置信?”
“那如果朕告诉你。”
“父皇一生都在打破牢笼,包括卖官粥爵,和培植太平道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