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玄幻奇幻 > 我要做门阀 > 第129章 拐带太学生

第129章 拐带太学生(1 / 1)

??太学之中,张越与刘进被请到了明堂之内,安坐于上首。

??董越笑意盈盈的将几个年轻人带到了张越面前。

??“太学生贡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些拘谨的出列,在张越面前俯首敬拜,眼中闪烁着无数星星,就像后世的追星族看见了自己的爱豆一般:“敬拜长孙殿下、张侍中……”

??对于贡禹来说,今天在博望苑的见闻,简直是让他热血沸腾,至今依然感觉壮怀激烈。

??谈笑间,左传灰飞烟灭。

??这就是真正的文人偶像啊!

??年轻的贡禹,现在几乎已经彻底被张越所折服了。

??在贡禹眼里,张越就是他的榜样,未来要成为的对象。

??张越听了,却是眼皮子一跳:贡禹?久仰大名啊!

??话说,当初还用过此子的书简来喂瑾瑜木呢!结出的玉果,还挺大的!

??更关键的是,回溯了史书的张越知道,贡禹在未来将官职三公,成为宣帝朝的名臣!

??“太学生王吉……”一个年纪比贡禹大个两三岁,看上去风度翩翩,卓尔不凡的太学生走上前来,恭身拜道:“敬拜长孙殿下、张侍中……”

??张越闻言,心花怒放。

??王吉?

??这是买一赠一吗?

??历史上,贡禹与王吉可是一对好基友,两人携手,留下了成语王阳在位,贡禹弹冠。

??不过,他更出名的还是身为昌邑王刘贺的大臣,在刘贺被废后还能活下来。

??简直是奇迹!

??而他能活下来,与他的为人正直有着极大关系。

??史书上,贡禹与王吉,都是著名的廉吏。

??一身清廉,办事能力也有。

??尤其是王吉,是典型的从基层爬上去的干吏。

??他历任县丞、县尉、县令、郡尉、诸侯王中尉,又转任博士官,执掌太学。

??虽然说话办事什么的,迂腐了些。

??但能力是有的。

??而且,现在王吉和贡禹都年轻,三观是可以塑造的嘛。

??“太学生曾胜……”

??“太学生杨可……”

??“敬拜长孙殿下、张侍中……”

??又有两个年轻学生出列,走到张越和刘进身前长身而拜着。

??只是,这两个人就没能留名青史了。

??大约不是中道夭折就是卷入了什么事情里灰灰了。

??毕竟,从现在到未来二三十年间,汉室将动荡不安。

??各个集团纷纷厮杀,倒下的人,数之不尽。

??四人齐齐抬头,并排看着张越与刘进,满怀激动的拜道:“愿请为张侍中左右幕僚之臣,拾遗补缺……”

??张越听了,高兴不已。

??这四人中有两个留名青史的大人物,这含金量,简直是碉堡了!

??而现在,他们却愿意来给自己当幕僚,光是这份成就感,就已经是爆棚了!

??他看了看刘进,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刘进看着这四个年轻人,当然不无不可。

??汉家太学生,任意一个捻出来,都是顶级人才。

??整个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公卿,做梦都想要一个太学生去辅佐!

??“一切由张侍中决定……”刘进笑道:“孤没有意见!”

??听着刘进的话,董越脸上都快笑开花了。

??长孙与张侍中如此亲密!

??这意味着,公羊学派的未来,一片光明啊!

??“张某何其幸也,能得四位贤达相助,愿与诸君共勉之!”张越立刻起身拜道。

??刘进也随之起身,朝四人礼拜:“孤素德薄,四位俊才不以孤德薄,大义来助,孤谨谢之!”

??这也是汉室的传统。

??臣拜君,则君拜臣。

??连天子也不能免俗。

??尤其是在公羊学派兴盛的今日,天子虽然身为天下之主,万乘之尊。

??但三公九卿的任命,统帅大军的大将,乃至于地方两千石都要郑重的拜之,委托以军国之事!

??这不仅仅是对大臣的尊重,也是对皇权本身的尊重,更是对天下的尊重!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连两千石都不尊重的皇帝,会尊重平民百姓吗?会将天下人的祸福放在心里吗?

??尽管当今,在事实上,其实已经不是很尊重文官了。

??动不动就喜欢杀全家。

??但表面的形式与传统,还是要尊重的。

??贡禹等四人见了,立刻就长身而拜:“臣等敢不为殿下效死?必尽心竭力,辅佐张侍中,为殿下守牧新丰!”

??张越与刘进连忙又拜。

??四人也再拜。

??于是,就完成了礼仪,从此刻开始,这四个太学生就算打上了刘进和张越的标签了。

??上下关系一确立,四人就自动起身,走到张越和刘进两侧,像臣子一样低头垂目,恭身静立。

??张越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面得意不已。

??只是……

??新丰县是一个大县,有五乡四十余亭,还有一个县城,户口过万,而且五方错杂,势力盘根错节。

??只靠这四个太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哪怕再算上已经征辟的赵过、胡建、陈万年等人,也依旧是捉襟见肘。

??况且,四个太学生,顶级的精英文官,就放在身边当幕僚太浪费了。

??张越想了想,就问道:“诸君皆天下之才,在毅身边当一个幕僚,太屈才了……”

??“若诸君不弃,可愿去地方乡亭,为蔷夫、游徼乃至亭里之长?做一任亲民官?”张越看着四人问道。

??在张越看来,没有地方基层经历,没有具体处理百姓事务,面对面的与百姓交流的经验的官员。

??基本上很难做出什么正确的抉择。

??道理很简单,你连国家的基层现状都不知道,就想着做出决策?

??那不是拿老百姓和天下当游戏吗?

??四人听了,都是一楞,连董越都有些不明所以。

??太学生,何等金贵!

??去乡亭当蔷夫、游徼,甚至亭长里正?

??这不是牛刀杀鸡吗?

??但张越却根本不给这四人拒绝的机会,笑着道:“诸君既然不反对,那就是同意了!”

??他起身拜道:“君等心系百姓,吾谨代表新丰县上下黎庶拜之,愿君等日后,恭身下民,察知疾苦,以会己身!”

??“吾辈士人,正该如此!”

??“所谓,我注诗书,诗书注我,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董越开始还想劝阻,但听到后面,却是一楞。

??“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他把玩着这句话,眼睛里满是小星星,只觉得脑子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向他招手。

??“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他又咀嚼这句话,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似乎大概好像,这两句话,都足可编成两本经义了?

??与这段话相比,四个太学生去基层亭里锻炼一下,好像也不无不妥啊!

??公羊学派没有谷梁学派那么轻贱基层官吏。

??而贡禹等人,也是听着这句话,感觉有些热血沸腾。

??年轻人嘛,总是容易被感性所驱动的。

??虽然下基层做游徼什么的,确实有些掉价。

??但……

??为了天下,为了黎庶,为了胸中的道义和理想,似乎,也可以尝试尝试啊。

??张越看到董越和贡禹等人没有反对,却是得寸进尺,对董越拱手说道:“董先生,太学之中诸生,平日皆白首诗书,虽然满腹经纶,但却缺乏实际理政经验,往日若受命为君父,以牧万民,若因缺乏经验,而致有所差错,岂非愧对君父?”

??他靠近董越的身侧,轻声拜道:“不如,新丰县与太学结成一个学习联盟?”

??“往后太学生将肄业之前,皆来吾新丰,当个半年或者一年的地方亲民官?”

??“如此,太学诸生,既胸有经义,也能熟知地方,未来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著书育人,皆能胸有沟壑,不至于闭门造车……”

??董越听着,好像似乎有道理啊……

??想了想,他道:“此事,吾考虑考虑,不过,纵然吾应允了,陛下那边……”

??张越听了,拍着胸脯道:“陛下那边,下官去上书,只要董公这里应允就可以了……”

??董越听了,却是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师兄,那位曾经威震天下,几乎被以为是他父亲最好的接班人的吾丘寿王。

??吾丘师兄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眼光、见识,天下无双。

??可惜……

??因为一直在中央为官,缺乏地方经验,后转任地方时,竟落入小吏们的陷阱之中,以至被诛。

??他父亲因吾丘寿王之死,伤心欲绝,痛不欲生,晚年常常叹息说:吾丧寿王,若仲尼之丧子路,悲乎!悲乎!

??在过去,董越将此归咎为胥吏奸滑,刀笔吏狡诈。

??但反过来想想,若当初吾丘师兄能有地方经验,有基层履历,就如胡子门下公孙弘师兄一般,胥吏还能陷害他吗?

??这样想着,董越就道:“如此也好,太学诸生也是该去地方看看,经历一下,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太学生,国家栋梁,负社稷之望也该劳苦劳苦……”

??当然,董越做出这个决定,也有张越的影响在其中。

??特别是那一句‘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使他下了这个决心。

??有了董越的话,这事情就这么定了。

??在太学,他一直说一不二。

??张越听了,高兴的就快跳了起来了!

??这个事情意义重大!

??若能将此事办成,还成为一个传统,何愁未来天下缺乏能吏?

最新小说: 不是,这反派咋是萝莉控? 女剑仙被灭门哭错坟,我爬出纠正 修仙异数 说了子债母偿,你偏不信怪我咯? 替主角做选择?那我不客气了! 快穿:那个炮灰我穿过顾陌欧司承 我写的文都成精了 重启神话 穿越兽世,兽夫太凶猛 武技飙升:熟练度修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