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朱标的新班底(二更)
“左詹事?”
顾正臣听到了旨意的内容后,多少有些恍惚。
老朱这是要干嘛,自己已经成了万人捶的鼓了,你就是不给我送点盾牌防护下,也不至于让人更狠劲地往死里捶我吧?
这个时候已设了行人司,行人李靖呵呵笑着,对顾正臣道:“定远侯,该谢恩领旨了。”
顾正臣谢恩领了旨意之后,安排人给点钱,早点让这家伙走开,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叫李靖,你有唐代李靖的那本事嘛……
张希婉很高兴,小心走到顾正臣身旁道:“夫君应该高兴才是,毕竟那可是东宫左詹事啊,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
顾正臣翻白眼,这个女人以前还很聪明,这一怀孕对事情就不过脑子了。
东宫左詹事确实是个惹人眼的红差事,现在东宫稳固,朱老二、朱老三、朱老四、朱老五都不可能撼动东宫,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朱标不发生什么意外,在朱元璋百年之后成为大明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一旦新皇登基,那东宫的官员,那可就是皇帝的嫡系,是需要提拔重用的。
比如历史上的朱允炆,那黄子澄就是个东宫伴读,说是个书童都差不多,等朱允炆登基之后,成了太常寺卿,还有早就归为太子党的齐泰,朱允炆大笔一挥,就成了兵部尚书。
这就是太子党的好处,一朝天子一朝臣,登基就得提拔自己人……
可顾正臣不是黄子澄,也不是什么齐泰,而是很早很早之前就被敲定为太子党的人了,脖子上都挂着东宫的牌子了,毕竟自打去句容当知县就和朱标保持通信,后来去了泉州,写信也没断了,这些且不说,单单说妹妹顾青青嫁入东宫,这已经是将顾家与东宫用铁链子绑在一起了,就是顾正臣站在门口喊一嗓子“我不是太子党”,那也没人信啊……
既然都是铁打的太子党了,干嘛还给自己一个左詹事,这不是拉仇恨吗?
顾正臣挠头。
洪武元年初,东宫班底几乎囊括了大部开国勋贵,而在洪武三年封爵之后,开国六公爵,有四个在东宫挂职,剩下两个,一个是曹国公二代常茂,没啥本事,另外一个是李文忠,这都不需要挂在东宫,毕竟是一家人,其他的还有一堆开国侯。
不过这些班底是十三年前的,到现在怎么说,和没有差不多,主要原因是:
首先,朱元璋还龙精虎猛,春秋鼎盛,儿子、女儿一个接一个地生,这生育能力都这么强,距离驾崩还早得很,哪怕是在东宫挂职,没谁跟顾正臣一样胆子大到敢和太子嘀嘀咕咕,那些勋贵可不是顾正臣这种毫无根基、毫无威望、毫无势力的三无人员。万一被人举报说谁谁和太子暗搓搓密谋,似乎还提到了皇位,那这事如何收场?
要知道,朱元璋是没文凭证书,可也是自学成才,知道玄武门之变这回事。没错,朱标是老大,不是李二,但李渊毕竟是被逼退位的啊……
如果说朱标带人造反,老朱会高兴?这纯属胡扯。作为一个权力欲极强,控制欲极强,又想夯实万事之基的开国皇帝,他是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在自己没完成使命之前将自己干下去的,如果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折损在自己亲儿子的手底下,顾正臣相信朱元璋绝对不会高兴,而是失望至极。
其次,大家都挺忙,没空陪太子。李善长毕竟在凤阳盯了好几年的烂尾楼工程,没办法教导太子,徐达毕竟需要常年在外,不是练兵就是打仗,要么在北面坐镇,要么回家闭门吃蒸鹅,基本不去东宫,冯胜、邓愈、汤和也有自己的事要处理不是……
想到这里,顾正臣这才真正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他是打算真正让东宫打造班底了,开始允许朱标拥有自己的小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