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有没有治疗中风的方子?(此处中风指的脑中风,非桂枝汤太阳中风证。)
有,但是说出来你可能理解不了,张仲景治疗中风的方子,是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不是治疗太阳病,外寒里热的嘛?一个治疗感冒的方子,怎么又能治疗中风了?
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麻黄用量是麻黄汤的两倍,所以现代经方研究自然而然会说发汗降颅压。
而大青龙汤加减的续命汤,则是正式用于脑中风的方剂。
治疗脑出血、脑软化症等疾病后遗症的药方中,有续命汤,是由大青龙汤加当归、人参、川芎,干姜代生姜而组成。
中医对于中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张仲景之所以用大青龙汤,用麻黄剂治疗脑中风,是因为那时候认为中风是外风——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便可看出。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张仲景是第一个定下中风病名的,但是他对中风的了解,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可能以当时人口的平均寿命,很多人都活不到中风吧......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面同样说道:“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
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载有:“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
唐宋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都是以外风立论,认为中风是由于外邪入络而致,虽然会讲到人体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但是本质上,还是把中风当做一个外感疾病。这也是为什么会以青龙汤为主,演化治疗中风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