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有那么一个方子,是张仲景脚踏两只船的病而立的,那就是葛根汤。
宋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宋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宋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宋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李介宾最初看伤寒,是按照条文顺序看的。
很多教材喜欢把一个方子的条文调到一起看,比如说某山,而这个习惯被不少医家批评,胡希恕跟刘渡舟都是认为,伤寒有时间序贯性,打乱次序后,体会不到仲景原意。
这点意思很重要,类似他们学英语所说的语感,也类似那些玄幻小说里面说的什么真意呀神意呀,反正挺玄的,但还属于自然范畴。
建议初学者,看不看的懂,先按顺序看,记着顺序后,再将相同的方子对比,就能看出很多新的东西,就比如说这个葛根汤,看多了会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不管这是个什么病,只要脖子僵硬不舒服,就可以用葛根。
需要辨证吗?李介宾觉得是不需要的。
这里很像小柴胡汤证条文里的一句话,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或者说,这其实就是张仲景区别于唐宋之后医家的用药思路跟习惯。
原始而古朴的用药理念,娄绍昆称之为“野性思维”……有点不文雅了。
现在李介宾还没上《伤寒论选读》课呢,等轮到上课,肯定要给授课老师整个大活儿。
此时李介宾已经出好了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