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335章 天回,医简

第335章 天回,医简(2 / 2)

900多根竹简,区区2万多字,古代记录条件的匮乏可见一斑,很多书籍直到唐宋之后才能大规模刊行传播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给我传一份。”李介宾对陆言说,语气有点僵硬,如果是平时可能会问一句可不可以,只是这次,他似乎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陆言笑了笑,“当然可以,都是你的。”

那边李介宾已经把文件发过去了,然后拿起自己的手机接收,发现接收完了之后就揣兜里,“不早了,咱们撤吧?”

陆言:......老娘就不该给你看那么早。

而李介宾现在脑子里已经没别的东西了,他有个更大的发现,《黄帝内经》如同他所想的,并非是原始经文,而刚刚粗略的扫了一遍《天回医简》后,更是证实了他的想法。

《黄帝内经》是在“以经释经”,也就是说,《黄帝内经》里的内容是在解释《天回医简》的内容。

譬如,我们看后世诸多医家对《黄帝内经》的批注一样,如同马氏的《素问注证发微》、张志聪的《素问集注》、高士宗的《素问直解》、滑伯仁的《素问钞》、张景岳的《类经》等等......这些医家的着作都是来解释《黄帝内经》的。

而现在发现,原来《黄帝内经》也是用来解释另一本更古老的经典,也就是《天回医简》。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了,《黄帝内经》非一人非一时非一地所着,其内容也有自相矛盾之处,更像是一个大大的论文集。

是收集了诸多不同时代的论着,最后成形的一本经典。

而如今则是找到了其源头。

可以推测,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或者“扁鹊”们活跃的时代,曾经就留下过一些古朴而原始的经典,涉及了经络、脏腑、针灸、汤药等内容。

之所以说古朴而原始,是相对于那个不毛的时代而言的,就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与现在的简体字相比,繁琐复杂,但是却体现出最早这个字形成的发源与演化过程。

而此后又有诸多古人张仲景都要称古人的无名医家去尝试解读这些文字内容,而他们所思考、翻译、解释的内容,跨越了数百年,就如同相互有吸引力一样,慢慢汇集在一起,成为了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名字读作《黄帝内经》。

最新小说: 我给小可怜当靠山[快穿] 十八道桃花符 全职召唤师 被反派鳏夫盯上了(女尊) 带上系统整顿大理寺 顶级无能力者的回归 科尔沁往事 嘿嘿嘿嘿嘿[快穿] 穿越了,位面之子他追着我跑 独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