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曾经笑话好哥们儿郝万山,你这是开方呢,还是做大锅炖呢。
这不奇怪,刘渡舟跟郝万山都是搞伤寒论的大家,但是路子不一样,导致两人风格不一样。
刘渡舟偏于伤寒论本身,所以开方小而精,行内多有说刘渡舟开方是最得仲景本意的。
而郝万山则是“以经释经”,喜欢拿经典解读经典,不好评价什么,但是老唐......可不就是搞内经的嘛。
最近经常看到有人在网络上发表这样的言论。
中医开方有没有效,看开方大小,小了就有效,大了就没效。
怎么说呢,外行装内行,往往欢乐多。
从前有座灵剑山里面的王舞就说过,假如大家凭境界判输赢,那就不用打了,见面亮境界就行,你金丹,他元婴,好了,元婴胜!
其实现代也是一样的,哟,这是正高级!好,他级别高!他厉害!
这个才中级,努力赶紧发论文,搞课题,升副高吧。
算了算了,扯太远了。
老太太将信将疑的拿了处方,出去缴费取药了,心想,这唐教授,怎么听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呢?
看唐教授头发都白了,那小伙子头发还黑着呢,开的方子能行么?
要是老太太会发小红书,也可以发一条:中医开方有没有效,看头发,白头发的就有效,黑头发的就没效。
不过如果是这样,那治脱发白发的,到底是找白头发的,还是黑头发的呢?
这又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