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夜战,往往会在行动上过多的注重于曳光弹的使用。
一来可以给攻击小组指明方向,另外一点可以在夜色中给部队的集结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曳光弹虽是日军的制式装备,在日军中装备的也不多。非斥候老兵不装备。
而曳光弹对于东北抗日根据地来说,制造起来缺少原料,无法生产。
所以部队根本就不装备,要是打了伏击战,部队补充了一些往往当成宝贝一样供着,更多的时候是当成总攻的信号弹来使用。
不过,对于夜战,很多主力部队都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22团采用的就是游击战中袭扰作战的战术,在作战之前,事先在战场上设定几个集结点,有选择的开始进攻,一旦情况有变,还有备选的方案可以用。所以,仗打起来就会打打停停的,不断的调整。这个战术最好的一点就是在夜色中,能够集中更强的攻击力量,冲破敌人的防线。缺陷也很明显,战斗一波接着一波,但中间有间隙的时间。容易被敌人利用,组织新的防线。
这个问题在兵力足够的时候,也容易解决,就是用多点进攻,梯队跟上的办法,来弥补战术中的不足。
而日军采用一窝蜂式的进攻,攻击力是有了,战斗力、火力、接应的部队都不缺,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进攻被阻止,想要调整就需要大动干戈,时间上就花费很多。
在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那里容得下不断的调整。
所以,两者战法各有千秋,对于日军来说,他们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主动,不但拥有足够的火炮,而且兵力上也拥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不利的是,绥化城总攻就这么大,日军的兵力优势突显不出。
高品彪一度也想过将大队人马撤离绥化,然后用炮群进行覆盖进攻。
但权衡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可能炮群的攻击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等于变相的将整个绥化城都让给中共部队,可能会重演27旅团攻城的那一幕。
而部队不撤离绥化城,日军的重炮在城市内炮击,甚至会造成步兵的伤亡。因为日军根本就没有在绥化当地老鼠的打算,连地下工事都没有挖,一心想要用一波攻击就压块22团的高品彪自然不想战场变成一个互有攻守的阵地战。虽然在进攻之前,高品彪并没有给部下指定很清晰的目标,经过一个天的战斗,他也知道用一波攻击压垮绥化守军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但高品彪还是忍不住对夜袭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除了围攻绥化的部队之外,高品彪也将一部分部队放在绥化城西三十公里的兰西交界处,为的就是防备从公路上赶来的援军。
和曾一阳一样用一场攻坚战,就得知喜多诚一的作战意图和主攻倾向。高品彪也一直知道在他的身后有一支规模不弱于旅一级的野战兵力,分出三千人的兵力作为后方防御是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的。
当然,在兰西和绥化的交界处,安排下一支部队,还能够对其长达二百公里的运输补给线,给予在安全上的最大保障。
已经将指挥部搬进绥化的高品彪其实距离前线非常近,站在其指挥部的院子里,他甚至能够听到前线战场上手榴弹爆炸的声音,重机枪点射的声音,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切。
夜色凄迷,高品彪眼神有些呆滞,盯着一罐刚刚拆开来的鱼罐头。
高品彪脑中努力的想回忆起,上一次经历如此艰苦的战斗是什么时候,这让他不仅想的有些愣神。
“将军,谷村少佐已经出发了。”
“哦,出发了?”
“是的将军,一个小队的战士被动员,成为敢死队。谷村少佐对此战是势在必得。”
高品彪点了点头,卫兵将晚餐撤了下去,很快一壶刚刚烧好的热茶又端了上来,虽然是在战场上,但将军的待遇和士兵之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即便如此,日军中很多将领的年纪也不小了,舟车劳顿之后,身体就非常疲劳。
北线第8师团本来就对喜多诚一的指挥保留疑义,而河边师团又担负着吸引陈光兵团主力的任务。
整个北满战役的焦点就聚集到了14师团的身上,尤其是27旅团在南线的表现上。
因为中路作战喜多诚一这个对军事并不是非常了解的人也知道,即便胜也无法扩大战果,唯一的希望就是27旅团能够完成战役的设想,将1纵困在绥棱克山一带,困也要困死曾一阳。
绥化之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27旅团的第一场大战。
但结果不仅无法让喜多诚一满意,甚至在战场指挥的高品彪也对部队的作战非常无奈。
谷村实际上并不用搞的那么严肃,只要转过一个街区,他的大队进攻部队就已经和对手碰上了。不过,日军的尖兵一再在前沿闹出点动静来,想要让2营的重机枪连提前暴露出来。
啪……
一个班的日军尖兵,竟然在战斗发生后十来分钟,就有一半的人倒在了枪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