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陈怀安连日来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书写的内容,正是他参考后世科举制度,结合新朝的实际情况后,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得出的科举改革意见。
这一封《告天下学子书》中,陈怀安制定了详细的新朝科举制度,彻底废除了此前已经沿用千年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制度,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朝为官的机会。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减少朝中官员以出身结党,从而对抗朝廷和皇权的事件发生。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今日的朝会上幽云十六州的文臣武将,在册立新朝皇后一事上形成攻守同盟,以对皇权施压。
这一切,皆因在此前各地官员的任命,皆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门阀氏族举荐,久而久之便在官员之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让他们成了同一战线上的利益共同体。
当一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势必就会影响和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陈怀安下定决心推动科举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网罗天下英才以为皇权所用,并逐步瓦解此前在朝中已经形成的各地利益集团。
这也意味着,陈怀安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武将集团之后,开始着重于培养自己的文官集团,从而达到文武平衡,良性发展的目的。
说干就干。
在第二日,新朝的第二次文武百官朝会之上,陈怀安便当朝让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宣读了《告天下学子书》的内容,将新朝科举改革之事,摆到了台面上。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以仁德治天下,以文治为纲常......”
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手持新帝陈怀安亲笔撰写的《告天下学子书》,拖着尖锐的嗓音在金銮殿内,一字一句的宣读道:
“观新朝之天下,有志学子众多,皆怀经世治国之才,而求进之路尚狭,为广开贤路,选拔英才,以助朕治理天下;”
“特诏科举改革,使天下读书之人皆能参与新朝之科举,入仕为官,共谋国事!”
刷!
当站在金銮殿的台阶之上,面对着满朝文武宣读皇上诏书内容的太监蔡和,在宣读到新帝陈怀安竟然要改革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之人皆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之时,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俱是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