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易笑着点头,“挺好的。”
那个教授说:“现在他在我们海城医学院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呢,以后估计就留校了,你可是为我们医学院培养了个好苗子。”
沈青易扯扯唇角,“东豪确实适合在学校工作,不过我觉得他更适合搞行政。”
那教授脸色微恙,“他才做博后没多久,就有一篇论文被接收了,还是四分的文章,这能力还不适合搞科研。”
沈青易笑笑,没作答。
突然又有另一个教授扫视席间一圈,发现一些端倪,他问:“你们省不是要来三个教授吗?韦教授呢?怎么没过来?”
海城医学院的那个教授说:“韦教授的发言在后天,估计明天才会过来。而且......他从东江大学离职了,现在在东大一院二部,听说那边的科研任务也很繁重,还有指标考核,达不到标准要被清退。”
有人说:“不应该吧,韦教授也是硕果颇丰的老教授,这样的人才还要考核?”
“现在的科研,在哪儿都不好做,进场的人多了,经费还是那些,各个机构不可能白养人。”
一堆人三三两两的讨论着。
话题从科研环境,到新颁布的国自然审核标准,再到谁谁谁的标书垃圾宛如一坨翔,却出人意料全票通过中标,一下拿到五百万的项目,只因为是某位院士的学生的学生。
然而这还算正常话题,学术圈一样八卦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