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启跟着宁怀璧去县衙讨了一纸公文,又去妹妹那里吃了个午饭,便离开桐安了。
石茂重办事很有魄力,虽然还没有拿到朝廷旨意,但用御史身份立下文书,让夏明启先去办高粱糖的事了。
他打算先拿此事做个试行,如果真能解决问题,再请求朝廷规范推广。至于其他诸如编筐做菜干等等事宜,却不用这么麻烦。
因为他想了个更好的主意。
只要给有户籍的受灾百姓开个证明,让他们能自由的进城贩卖家中的农货,而无须缴纳各种税费,就给最大限度的让百姓受益。
而此举,也避免了不法商贩利用灾民身份倒卖货物,逃避税收。而且相对于大规模的推广来说,只拿高粱糖做个试点,无疑阻力会小得多。
李矩十分赞同。
别看这位茅石头臭名远扬,却也是官场中的老油条。
有时候官场行事,越做越错,不做不错还是有道理的。比起大张旗鼓的改革,还是这样循序渐进的逐步改变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在料理完桐安县的事务之后,他也要回去了。石茂重说要去别处转转,与他同行。
送走两位大人,卫淮转过身来,便对宁怀璧道,“我若调走,必保举你为此地县令。只是你资历尚浅,未必能立即升上品级,但做个代县令还是可以的,想来李大人也不会反对。”
宁怀璧忙称不敢,但卫淮却拍拍他肩道,“谦逊谨慎是好事,但君子也该当仁不让。不要辜负这好年纪。”
宁怀璧这回不再客套了。
卫淮显然是承了他的人情,才会对他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话虽凶残,却也揭示了一地县令和知府的实权。
桐安是穷,但若是能当上一地主官,那宁怀璧无疑就是这里的土皇帝。他虽然不会去作威作福,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这个地方。
相比起来,当个县丞的权力可就小多了。
也就是桐安这么穷,没什么官员愿意来,卫淮才敢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