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位齐家太太可比毛吴氏有眼色得多,打听到宁芳在此,也只是带着女儿过来见上一面,看看姑娘的为人品性,再探下宁家口风而已。
这算是宁芳今生第一次比较正常的相亲,看祖母没有让她避开的意思,她就装作懵懵懂懂,跟人见了礼,便厚脸皮的坐在那里旁听了。
略聊了几句,齐家太太对她很是满意,便试探提起,“这么好的姑娘,日后不知谁家有福得了去。”
宁四娘一笑,“孙女年幼,不着急。”
齐家太太马上抿嘴笑道,“实不相瞒,之前我们听亲家说你们长房还藏着这样好姑娘,便厚脸皮的想要高攀。如今看来,确实这年纪不大合适。姑太太若有好的,可否替我家小子留意?”
看她这么痛快,宁四娘也是笑道,“只怕府上眼光高,哪敢随便乱说?错系了红线,可是要挨骂的。”
齐家太太顺势道,“咱们骨肉至亲,既托了姑太太,有话自然不敢瞒着。我家家境虽不如从前,好赖还过得去,不会象那些眼皮子浅的,算计媳妇嫁妆。只姑太太既供了两个哥儿,自然知道,孩子们读书有多费钱。我家那小子既中了童生,日后自是盼着他更进一步。媳妇若手头宽裕些,总是更好。至于模样儿什么的倒在其次,明白事理,人品端正,才是第一。”
宁芳听得暗暗点头,这才是真正懂礼的人家。
既不瞒着家里的窘境,却也不为了找个有钱媳妇,就没了原则。听上去似乎要求很多,但其实这种反而是最好找的。
远的不说,她家鸾鸾就很合适啊!
怪不得顾太太之前想提,这确实是门不错的婚事。
可宁四娘倒是四平八稳,什么口风也不露,“既如此,我便替你家留着意。回头若有消息,必来寻你。”
宁芳不明白祖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不好乱插嘴,牵着宁茵,跟齐家小姐一起去逛花园了。
这也是大人们要谈正事,才把孩子们都打发出去四下露个脸。若有心结亲的人家看着喜欢,肯定要相互打听的。
只宁芳她们这个年龄几乎都是绿叶,那些过了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们才是今天的红花。
宁芳左右看看,忽地只觉仍被关在训诫斋里的宁淑珍没来,半点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