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惊道,“不是有爹吗?他那么爱光耀门楣!”
高燕燕噗哧笑了出来,随即不屑道,“他那样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之人,走不长远的。我们高家赫赫威名,可不能败落在他手上。阿姐就等着,等你将来学好了本事回去,把他们统统踩在脚下!”
小和尚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阿姐你这么凶,姐夫不怕你么?”
高燕燕脸上微红,“小坏蛋,连阿姐也敢打趣,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于是,她心头的最后那一丝愤懑,也烟消云散了。
离开金陵的高家姐弟,只觉天高海阔。而留在金陵行宫的高文秀,正与人举杯,畅谈诗词。端的一副风度翩翩,一派谦谦君子。就连宁芳,都被这位府尹大人的风姿迷惑。
又在听说这位府尹大人也是家道中落后,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干到如今的位置,更加敬佩。
然后她这儿正仰慕着,被仰慕者也刚好说到她了。
“这首署名溪下客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谁写的?”
宁芳小脸一下红了。
那,那正是她呀!可这是要表扬,还是要批评啊?
宁芳有点心虚,不太敢答。
想参与重阳诗会,需要有一定身份,但并不是每个有身份的人,都会写诗作词。可既然来了,也不能不应个景。就算不会写诗,但能“写”一首诗就行。
宁芳到底年纪还小,就算给本家学堂夸她字写得不错。但因为习字时日尚浅,所以她便挑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广为流传的简短小诗来书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笔划也没有特别复杂和冷僻,宁芳一次书写成功。因女孩儿不好透露自己芳名,就以下溪村名,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溪下客,署了个名上交了。